“数学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 解三角形复习课(一)
解三角形复习课(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进一步解决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 正余弦定理考点分析及例题讲解
正余弦定理考点分析及例题讲解 考点回顾: 1。 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如图,在△ABC中,C=90°,AB=c,AC=b,BC=a。 (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A=cosB=,cosA=sinB=,tanA=。 2。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如图6-29,在△ABC中,A、B、C为其内角,a、b、c分别表示A、B、C的对边。 -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1.2余弦定理(教学设计
1。2余弦定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并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2。过程与方法: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出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并通过实践演算掌握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1.1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1.1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第一章 解斜三角形
第一章 解斜三角形 1.1.1正弦定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中的一类简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
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4。1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课时目标 1。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2。会用“五点法”画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1.正弦曲线、余弦曲线 2.“五点法”画图 画正弦函数y=sin x,x∈[0,2π]的图象,五个关键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二)教案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二) 课时目标 1。借助单位圆及三角函数定义理解公式五、公式六的推导过程。2。运用公式五、公式六进行有关计算与证明. 1.诱导公式五~六 (1)公式五:sin=________;cos=________。 以-α替代公式五中的α,可得公式六. (2)公式六:sin=________;cos=________。 -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教案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 课时目标 1。借助单位圆及三角函数定义理解三组公式的推导过程。2。运用所学四组公式进行求值、化简与证明. 1.设α为任意角,则π+α,-α,π-α的终边与α的终边之间的对称关系。 相关角 终边之间的对称关系 π+α与α 关于________对称 -α与α -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 课时目标 1。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定义。2。熟记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3。掌握诱导公式(一)及其应用. 1.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设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为(x,y),它与原点的距离为r,则sin α=________,cos α=________,tan α=________。 2.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
2.4.3.3 空间向量求角度与距离教案
课题:2。4。3。3 空间向量求角度与距离 教材分析: 角和距离是几何中的基本度量,几何问题和一些实际问题经常设计角和距离,空间坐标系中可以用代数方法解决角度与距离,比找证求的方法更加适用。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空间角度与距离的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