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4同步备课教案:1-2-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课题: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掌握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关系式 能力目标:会实现极坐标和直角坐标之间的互化 德育目标: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对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关系式的理解 -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4同步备课教案:1-2-1极坐标系的的概念
二 极坐标系 课题:1、极坐标系的的概念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理解极坐标的概念 能力目标: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体会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区别。 德育目标: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极坐标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确定点位置 -
§3.1.1 变化率问题教案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学情分析】: 本节的中心任务是形成导数的概念。概念形成划分为两个层次: 1、借助气球膨胀率问题,了解变化率的含义;借助高台跳水问题,明确瞬时速度的含义。 2、以速度模型为出发点,结合其他实例抽象出导数概念,使学生认识到导数就是瞬时变化率,了解导数内涵。 -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导学案)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导学案) (集美中学 杨正国)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掌握常用不等式的基本基本性质;会将一些基本性质结合起来应用。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本节重点 -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小结
本节课内容是在系统地学习完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后的一节单元小结课,小节分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公式进行小结和应用。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有: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前n项和。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复习所学的知识,通过例题的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公式的形式,通过例题探究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固原一中高二数学组第六周集体备课初稿
固原一中高二数学组第六周集体备课初稿 教 学 内 容:2.4等比数列2.5等比数列的前项和 教 学 时 间:9月22 日至9月28 日 主备(讲)人:赵志禄 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 “体现高中数学相关 分支教育价值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A版)中第二章第三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是数列的基本概念和等差数列知识的延续,也是后续学习积分、极限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课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该数学模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体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教学价值;通过介绍高斯求和的故事,向学生渗透人文价值与情感教育 -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体会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会简单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体会倒序相加求和的思想方法; 2。 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 -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2.2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2。2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嘉积中学数学组 严学荣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必修)第二章数列第二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中应重视通过具体实例(如教育贷款、购房贷款、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人口增长等),使学生理解这两种数列模型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列模型的能力。 -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2.1.2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二)
教学设计 2。1。2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二) 从容说课 这节课通过对数列通项公式的正确理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明确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异同;会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通过经历数列知识的感受及理解运用的过程,作好探究性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