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2直方图学案(新人教版)
10。2 直方图 【学习目标】 使学生认识描述数据的另一种统计图——直方图,通过事例掌握用直方图的几个重要步骤,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绘制频数分布图。 【学习重难点】 1、数据整理的几个重要步骤。 2、对数据的分组及频数分布表及直方图的制作。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统计调查第2课时抽样调查学案(新人教版)
第2课时 抽样调查 【学习目标】 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学习重难点】 1、对概念的理解及对数据收集整理。 2、总体概念的理解和随机抽样的合理性。 【学习过程】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2一元一次不等式第1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学案(新人教版)
第1课时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学习目标(1分钟) 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二、自主学习(15分钟) (一)、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上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描述简单的路线。本单元的3个例题,以“台风中心的行进”为背景连续推进,很自然地提出一个又一个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这样的编排设计,把各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在一个大的情境下学习,思路连贯,层层递进,通过自主探索顺利达成目标。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利用回忆与再现、观察与描述、分析与推理等多种途径,在思考、想象中让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 -
新人教版数学初二下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习题
二次根式 【知识回顾】 1。二次根式:式子(≥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重点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重点内容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运算。 l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书P2—P6) (1) 运算: 连加、连减、混合(含加减)的三种运算,计算过程中建议分两次计算:先计算出前两个数的结果,再将这个结果与第三个数进行运算。为避免出错,在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也建议用两个竖式计算。计算过程中: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
新版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
新版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
三年级数学上册五《总复习》教材解读6(浙教版)
《总复习[6]》教材解读 总复习[6] 第1题,在同一情境中,设计变化的条件与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可以在学生解题的基础上,说一说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210-52×3=54(人),(210-54)÷3=52(人)。 第2题,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先求一个 -
三年级数学上册五《总复习》教材解读5(浙教版)
《总复习[5]》教材解读 总复习[5] 第1题,根据同一情境设计的题组。 (1)(80-32)×2=96 (辆)。三个数量作比较,先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24+24-4=44(辆)。 (3)8+7=15(辆)。 -
三年级数学上册五《总复习》教材解读4(浙教版)
《总复习[4]》教材解读 总复习[4] 第1题,要引导学生观察乘数和加数的特征,想一想哪两个数相加或相乘可以得到整百数。如37×6×5=37×3×10=111×10=ll10。 第2题,介绍路线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材料,也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示意图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