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3.5.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教案
3。5。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 2.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3.会作三角形的内切圆.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训练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2.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训练学生的作图能力.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6.2.1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构造,掌握用反比例函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感受实际问题的探索方法,培养化归的数学思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函数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养成用数学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3.5.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3。5。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理解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 2.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要求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
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结合图象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重点 难点 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 准备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3.4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3。4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以及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通过探索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案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进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意义。 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 重点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3.6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3。6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了解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 2.了解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圆(第3课时)教案
24。1 圆(第3课时) 教学内容 1.圆周角的概念. 2.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弦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及其它们的应用. 教学目标 -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9年级下册29.1投影(第一课时)教案
29。1投影(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1、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物体的投影。 2、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 3、了解物体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二)数学思考:在探究物体与其投影关系的活动中,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通过对物体投影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 圆(第2课时)教案
24。1 圆(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圆心角的概念. 2.有关弧、弦、圆心角关系的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3.定理的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也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