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相关内容
-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3章 章末分层突破Word版含解析
章末分层突破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 ①陆地水 ②海上内循环 ③海陆间循环 -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3章 第2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Word版含解析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了解洋流的概念和性质分类,明确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2.理解洋流分布规律,能够说出主要洋流的名称和具体分布。(重难点) 3.根据资料和图表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阅读教材P57~P58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洋流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教案: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课时计划 课题: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通过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发展的学习,深入体验地理思维的过程和地理研究的方法。 2、通过案例学习,学会用综合、发展和区域的眼光看待地理问题,树立区域联系和区域发展的思想。 3、通过对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交通布局问题的解决,对国家经济建设的现状有更加具体的理解,从而树立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教案
课时计划 课题: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课时计划 课题: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运用案例理解工业联系、工业聚集、工业地域三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工业地域形 成的主要原因。 2.了解工业聚集和分散的主要表现形式、原因和优势,以及工业地域联系的主要形式。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案
课时计划 课题: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工业指向类型; 2、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 3、分析理解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2《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课时计划 课题: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德国鲁尔工业区、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的案例分析和比较,让学生理解传统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 2.结合鲁尔工业区产生的环境污染等局面,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探讨综合整治的措施; 3.通过对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美国“硅谷”的案例分析和比较,让学生理解新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 4.结合新工业地域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工业生产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案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2、理解个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教学目的: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教案
第五章 交通运输及其影响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教材分析】 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产生了人和物交流的需要。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课文主要从两部分讲述:(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教材的着眼点是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强调一个“变”字,体现两个“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