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教学目的: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了解环境问题的分布,分析其产生原因。

4.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丰富内涵和原则。

教学重点:

1.人类社会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和全球性特点。

难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原则。

课型: 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启发是式谈话法、讲议练结合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使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能力大大提高。但是,地理环境在提供资源、容纳污染、承受破坏等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并不总是能够满足人类的主观要求。因此,要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人地关系思想。

【讲授新课】

1.人地关系思想是如何演变的?

时期

生产方式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时期

群体采集和狩猎

部分物种灭绝,环境问题没有对人类构成危险

人对环境是依赖和恐惧

改造自然农业文明时期

农业耕作和灌溉技术得到发展

森林、草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日益简单脆弱

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恶化

征服自然工业文明时期

工业科技突飞猛进

出现污染公害,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

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

谋求协调20世纪60年代以来

背景

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思想: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2.人类与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

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人类社会与环境是相互依存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案

下一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教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