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资料”相关内容
-
五年级数学(下)优秀教案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较多,因此,在教学中,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也很多。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属于“数与代数”版块中数的认识,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 本单元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
五年级数学(下)优秀教案 第三单元 正方体和长方体
正方体和长方体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下特点: 1、有一条合理的编排线索。 先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再教学它们的表面积,然后教学体积,是一条符合知识间的发展关系、有利于学生认知的线索。把形体的特征安排为第一块内容,能为后面的表面积、体积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
五年级数学(下)优秀教案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因数和倍数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知识之一。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小数等,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潜在认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找倍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系统化。 -
五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教案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用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 1、折线统计图:先用一定的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2、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既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
五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教案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分数单位相同,也就是计数单位相同,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
五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教案 图形的运动(三)
第5课 图形的运动(三) 一、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体会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 1、旋转的含义: 物体绕某一点或轴运动,这种运动现象称为旋转。 -
五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教案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4课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1、实际生活中,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另一种数——分数。 2、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
五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3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的展开图。 1、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
五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教案 因数与倍数
第2课 因数与倍数 一、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如:在算式c÷a=b(a、b、c均是非0自然数)中,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2、5倍数的特征 》
《2、5倍数的特征 》 学习目标 1、自主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 2、使学生掌握奇数、偶数的意义,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