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资料”相关内容
-
五年级数学(下)优秀导学案 第4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练习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 2、培养动手动脑能力,灵活运用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五年级数学(下)优秀导学案 第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
五年级数学(下)优秀导学案 第3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目标 1、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能举出生活中的数,再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2、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
五年级数学(下)优秀教案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找次品
数学广角——找次品 教材分析 1. 本单元“数学广角”仅有两个例题,虽然是找特殊物品,但是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围绕“找次品”这项活动。两个例题侧重面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不一样。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其中例1是从3瓶钙片中找少了三片的那瓶。求:需要称几次,怎么称的。例2是从9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零件(次品重一些)。求: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题目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从中我们可看出教材的设计随着题目设计难度的加大,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 -
五年级数学(下)优秀教案 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二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2、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一些统计量的意义,如平均数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认识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等。因此,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如单式折线统计图就是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 -
五年级数学(下)优秀导学案 第6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4课时 分数加减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
五年级数学(下)优秀导学案 第6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3课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
五年级数学(下)优秀导学案 第6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2课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3.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
五年级数学(下)优秀导学案 第6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
五年级数学(下)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
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要求不同。第一学段是“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第二学段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第三学段是“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本单元重在动手操作,教材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观察和实践活动,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提供了平台;动手操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面上,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意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