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相关内容
-
三年级数学上册二快乐的夏令营9《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练一练八教材解读(浙教版)
第1题,用组合的方式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通过变换练习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箅理。 第2题,被除数不同,除数相同,每组算式商的十位上的数字相同,区别在于上行前两位能整除,下行前两位不能整除。可以把被除数拆分的过程写下来比一比,容易发现联系。如123=120+3,135=120+15。 -
三年级数学上册二快乐的夏令营9《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教材解读(浙教版)
图中创设了师生坐车的问题情境。要求“平均每辆车坐学生多少人”,可以先分别求出每辆车坐老师和学生多少人,然后把得数相加,而这正暗合了246÷6的算理。因此,这个情境的作用不仅在于作为一个学习主题的引子,更为学生的有效探索提供了方法支持。 -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花果山上学数学单元分析(浙教版)
一、教学内容介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表内乘法和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 一位数。在学习乘法的过程中,穿插了加法与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学习。教材还安排了题目中只有两个已知数而要用两步解答的应用性问题,即先求一个数的几倍,再求和(差);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再求和的两步复合应用题。 -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花果山上学数学《主题图》教材解读(浙教版)
《主题图》教材解读 单元主题图创设了“花果山上学数学”的童话情境,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加法的运算定律等知识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相关信息,多角度地提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全面观察主题图,说说花果山上的小猴子正在做什么事情。 -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花果山上学数学《智慧乐园一》教材解读(浙教版)
第1题,观察三角形个数的变化。可以先出示第1幅图,请学生数一数其中有几个三角形,三角形个数为3+2+1=6(个)。再添上一条横线,即第2幅图,三角形的个数为6×2=12(个)。接着出示第3幅图和第4幅图,请学生填表,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花果山上学数学《智慧乐园》教案(浙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画图、列表)、计算、观察、探索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能归纳出数量之间的一般关系。培养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2、学会运用所发现的数量关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及数量关系的概括能力。 -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花果山上学数学《整理与应用一》教材解读1(浙教版)
第1题,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整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整理,再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学习的体会,如哪些知识感觉比较有趣,哪些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好。247×6的计算方法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把247拆成200+47,207+40,240+7等。 -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花果山上学数学8《应用问题(一)》练一练七教材解读(浙教版)
第1题、第2题,两步计算的应用问题。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中间问题,把一个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拆分成两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进一步理解思考过程和结构关系。 第3题,引导学生先看懂线段图,说一说已知的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讨论要解答问题,需要先算出什么。最后,可以引导学生对条件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 第4题,第(1)题,先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再求两个数的和。如果把它作为正向题,则第(2)题就是第(1)题的逆向题之一。第(2)题,先求剩 -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花果山上学数学8《应用问题(一)》练一练六教材解读(浙教版)
第1题,要求先看懂线段图,说出已知的条件与问题,然后结合情境进行完整的语言表述。进一步讨论要求“一共有多少棵”或“一共有多少台”,需要先求出什么问题。如第(3)题,钢笔和圆珠笔共有360支,圆珠笔支数是钢笔的3倍,钢笔有多少支?(和倍问题) -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花果山上学数学8《应用问题(一)》教材解读(浙教版)
一是先求一个数的几倍,再求和。它的逆向题之一是和倍问题,即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倍数关系,分别求两个数。解决这类问题,已经有解决连续“两问”应用题的训练基础。教材特别展示了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