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相关内容
-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总复习
第九单元 总复习 第一课时 “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复习内容:教科书P102、105页 学情分析: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复习重点、难点: 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 -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通过前面“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学习数学知识。尤其是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了解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但因为每个人身体部分的长短不同导致测量同一物体时,结果不相同而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
小学数学一年级《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1页综合与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把一定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上不同的位置得到不同的数的活动,巩固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2、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出不同的数的过程,发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摆法,感悟摆出的数的个数与所用圆片个数之间的关系。 -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孙海燕 上完这节综合实践课,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年级的孩子既活泼又难把握,苦于在放与不放之间找最佳支点,怎样让孩子发现数学的乐趣,并能怎样自主的探索其中的规律这些都是我课前课后不停思索的问题也是我所欠缺的地方。回顾本节课,通过几位老师的点评,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一下几点: -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第2课时认识位置(2)学案(新人教版)
认识位置(2) 学习目标: 1.联系图形的平移并写出表示平移前后图形顶点位置的数对,培养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教案 整理和复习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以及解方程等概念的理解,能正确地解方程,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明确列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能够熟练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适当地选择解题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解应用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养成善于思考总结的习惯。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教案 第3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
《实际问题与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事例,学生自方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与态度: 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信心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教案 第2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
《实际问题与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理解并掌握用方程解决形如ax+(-)bx=c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教案《实际问题与方程》
《实际问题与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解题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3、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交流,自觉检验等良好的习惯。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教案 第2课时《解方程》
《解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b=c与a(x±b)=类型的方程。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 3、情感与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