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案”相关内容
-
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 第五单元 25 杜甫诗三首 石壕吏 (新人教版)
石壕吏 教学目标 1、在诗歌赏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理解课文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
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 第五单元 24 大道之行也 (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4.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
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 第五单元 23 核舟记 第2课时 (新人教版)
核舟记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2、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
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 第五单元 23 核舟记 第1课时 (新人教版)
核舟记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课文。 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
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 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 第2课时 (新人教版)
桃花源记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及叙事脉络清晰、描写生动的特点。 2、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3、要求学生运用想像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4、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 5 黄河颂 第1课时 (新人教版)
5、黄河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字、词的积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2、培养热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 5 黄河颂 第2课时 (新人教版)
5 黄河颂 第2课时 一、 检查内容研讨结果,进行内容赏析 (一)序曲 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 读朗诵词 板书:序曲 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 师问: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拟人。 -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 6 最后一课 第1课时 (新人教版)
6 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能力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 -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 6 最后一课 第2课时 (新人教版)
6 最后一课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1.通过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精神。 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学生不易理解的环节。 3.注意省略号、破折号以及某些感叹号所表示的意思。 -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 6 最后一课 第3课时 (新人教版)
6 最后一课 第3课时 [教学要点] 1、讲读第24-25节,归纳本文的中心。 2、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平凡的材料表现重大主题的。 3、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