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相关内容
-
七年级数学上册4.5合并同类项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意义,学会合并同类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分类思想。 情感目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 -
七年级数学上册4.4 整式 教案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找出单项式的系数、次数;2.使学生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和乐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评价,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
七年级数学上册4.3 代数式的值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会求代数式的值,感受代数式求值可以理解成一个转换过程或某种算法. 2.能解释代数式值的实际意义. 3.根据代数式求值推断代数式所反映的规律. -
七年级数学上册4.2 代数式(第2课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如何利用代数式来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列代数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从数到式的飞跃,体会代数式概念的重要性,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
七年级数学上册4.2 代数式(第1课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能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基本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
七年级数学上册4.1 用字母表示数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和运算规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公式和法则,让学生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自主操作、思考归纳和交流,提高学生观察图形和分析归纳、动手、动脑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
七年级数学上册3.4 实数的运算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适用。 2.会进行简单的实数四则运算,进一步认识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3.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
七年级数学上册3.3 立方根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立方根和开立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性质.通过实例经历立方根概念的产生过程. (2)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3)能用开立方运算求数的立方根,体会立方与开立方运算的互逆性. -
七年级数学上册3.2 实数(第2课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对实数的分类进行初步的辩认,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初步学会实数的大小比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分类的能力,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将数和图形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思想和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
七年级数学上册3.2 实数(第1课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从感性上认可无理数的存在,并通过探索说出无理数的特征,弄清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本质区别,了解并掌握无理数的概念,掌握 “逐次逼近法”。 能力目标:让学生体验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的过程,掌握 “逐次逼近法”这种对数进行分析、猜测、探索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产生过程;并感受人类(特别是我国古代)在数的发展研究中的伟大成就,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