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相关内容
-
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教案(教科版)
《给动物建个“家”》 【教材简析】 本课的动物主角仍旧是蜗牛。给蜗牛建个“家”,实际上是给蜗牛营造一个栖息地。这是为了进一步更细致地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加深学生对动物的认识。教科书第37页的图示,则是提供了一种栖息地的模型,里面有小树枝、沙砾、土层等适宜的物品材料,教师也可以仿照这样的环境,用其他物品建造。在这样的“家”中,学生可以发现蜗牛在栖息地的生命活动情况,有机会深入地观察蜗牛的进食、休息和运动,从而体会动物的生存需求,拓展对生物更丰富的理解。 -
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教案(教科版)
《校园里的动物》 【教材简析】 在学生对动物有了初步认识后,本课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去寻找动物,观察、记录和认识身边的真实动物,了解校园环境中生活着的动物,感受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比较与测量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教科版)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材简析】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单元最后一课。本课将引发学生对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讨论和交流。教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我们的测量纸带和尺子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学生通过交流纸带和尺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纸带和尺子的结构特点;第二部分探究“观察和比较,并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学生通过运用尺子对物体进行测量,感受尺子的发展由来,并在实践中学着正确使用尺子;第三部分研讨“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有什么好处?”对不同物体进行测量时,感 -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比较与测量6做一个测量纸带教案(教科版)
6、做一个测量纸带 【教材简析】 使用小立方体测量圆桶边沿长度或测量更大体量物体的长度时,将无法测量或非常不方便。所以本课,学生需要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种便携式、可以弯曲的、能测量更大物体、方便计数的测量工具——测量纸带。 -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比较与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教科版)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材简析】 在第四课中,学生已经发现当使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时,测量结果大不相同,没有比较的意义;而使用同一个物体测量,其结果才有可比性。所以在本课中,将引导学生选择同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体验统一使用标准物测量带来的公平与方便。事实上,选择任何一个物体作为全班的标准物都是可以的,但使用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有更多优势----1.小立方体的每一条边等长;2.可重叠组合;3.可测长度,也可测量高度;4.10个一组方便计数;5.小立方体的边长接近1CM,非常接近国际标准单位。 -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比较与测量4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教案(教科版)
4、用不同的物体测量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手来测量距离,但由于用手测量的“拃”单位是非标准的长度单位,所以测量结果不同。那么我们可以选用什么物体来测量长度呢?本节课将选用回形针、木棒等固定长度的物体作为测量工具,发现测量结果比手的测量结果更准确;同时发现用回形针和木棒分别测量同一物体,测量结果不同,通过比较不同物体(不同标准单位)的测量结果,分析原因,理解测量单位的重要性,这些经历为第5课的教学奠定基础,在第5课中,将使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即用同样的标准单位测量 -
小学语文多音字练习口诀
小学语文多音字练习口诀 1、单:单( )老师说,单( )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 )车。 2、折:这两批货物都打折( )出售,严重折( )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 )腾了。 3、喝:武松大喝( )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 )十二碗。”博得众食客一阵喝( )彩。 4、着:你这着( )真绝,让他干着( )急,又无法着( )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 )。 5、蕃:吐蕃( )族在青藏高原生活、蕃( )衍了几千年。 -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简便计算》浙教版
《简便计算》教材解读 做与说 一是创设了花果山上计算比赛的情境。可以先把中间的一组算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数据特征,再看一看左右两只猴子分别是怎样计算的,根据计算的方法来陆计哪只猴子算得更快。也可以组织比赛,让一组的同学按左边的方法算,另一组同学陵右边的方法算。比赛时,要重视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法的不同之处,并思考为什么用右边的方法计算更方便,止数学的思考贯穿其中。在此基础上,讨论括号里的两个数计算得到的结果有什么特点,进而发现能凑成整数的危算比较方便。 -
三年级数学(上)教案《简便计算》练一练三 (浙教版)
《练一练三》 练一练三 第1题,可引导学生根据数的特征思考哪两个数相加或相乘可以得到整百数。从三个数扩展到四个数的简便运算,思考方法还是一样的。 第2题,可以要求学生先说说计算方法,再讨论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对于548+685+212这样的算式,不能直接得到两个数相加等于整百数,可以就此展开讨论,把其中的数进行拆分和组合,如把548+685写成545+688,再把688与212相加。 -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
部编语文二年级上 语文园地七 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数九歌》教学设计 2018年11月19日 执教者:杨益翠 教材分析: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