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相关内容
-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配套教案 11《台阶》
11《台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能力目标: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的真情。 情感目标: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配套教案 11《台阶》
11 台阶 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配套教案 10《老王》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邓稼先》
1 邓稼先 【教学目标】 1、积累并理解词语,并学会运用;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2、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体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 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3、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 1《邓稼先》
教学重点 1、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2、本文通过对比刻画人物的写法,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
七年级(下)语文 第16课《公输》教案
-
七年级(下)语文 第16课《陋室铭》导学案
-
七年级(下)语文 第16课《陋室铭》学案
16 《陋室铭》学案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
七年级(下)语文 第8课《台阶》导学案
一、学习目的: 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体会人物描写方法,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
七年级(下)语文 第8课《台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确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 2、理解“父亲”这个典型的农民形象。 3、了解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