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及反思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律信仰,学会依法办事
能力目标 通过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依法办事的定义及怎样依法办事;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懂得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通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依法办事的原因、定义以及怎样依法办事;懂得要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定义及作为青少年应怎样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知道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难点:树立法律信仰。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治昌明则国泰民安,法治废弛则国乱民怨。”
想一想:法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总结: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依靠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作为现代公民要树立法律意识,并自觉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怎样依法办事、怎样树立法律信仰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学会依法办事
活动一:遵守法规
情景一:共享单车的出现,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有效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1公里”的难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图为小学生骑行共享单车。
问题:你怎么看待这一行为?
提示:这是不安全的行为,也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结论:因为没有遵守法律,得不到幸福的保障,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
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2条之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
情景二:近来,针对共享单车的破坏、私占、诈骗等各种不端行为频出。
思考:这些行为会带来哪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