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索”相关内容
-
九年级语文下册《溜索》课件(人教版)
新课导入: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溜索》教案(部编人教版)
一、文本分析 《溜索》这篇小说故事很简单,记述的是“我”跟随马帮,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过。 作者阿城,原名钟阿城,他的文章文笔洗练,有古意;小说独具特色,短小精悍,语句简洁明快。此篇小说以独特的视角,传神凝练的语言,表现了滇西马帮的生活。文中运用大量的环境描写突出怒江大峡谷的高峻险恶,进而烘托出马帮人物的粗犷和野性。 -
九年级下册语文溜索 教案 含反思
7溜索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
七年级(上)语文教案《溜索》
《溜索》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文章情节脉络。 2、学会品味文章语言,体会语言风格。 3、能够抓住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溜索》
《溜索》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文章情节脉络。 2.学会品味文章语言,体会语言风格。 3.能够抓住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溜索学案新人教版
7 溜 索 学习目标 1。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2。体会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散文化的特点。 3。揣摩语言,感受作家独特的语言风格。 学习过程 一、积累知识,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滇西( ) 盘桓( ) 锱铢( ) 闷雷( ) 战战兢兢( ) 黏汗( ) 2。这篇文章作者是 ,他原名 ,代表作有小说 等。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溜索》精品教案
《溜索》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溜索》创新教案
-
语文九年级下册《溜索》教案
《溜索》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请学生概括这篇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故事情节 -
语文九年级下册《溜索》教学设计
《 溜 索 》教案 教学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