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
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1章+第3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和区别。(重难点) 3.掌握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重点) 教材整理1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阅读教材P12至P13上部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环境承载力 (1)含义: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
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1章+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 2.运用案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重点) 3.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重难点) 教材整理1 人口的迁移 阅读教材P8至P9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
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1章+第1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Word版含答案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城市化 教案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课标重在对资料的分析,此处的资料除了包括文字说明外,还包括课文中提供的插图,我认为对后者的分析更为重要。所以本节内容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读图分析法,这样可以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可以通过读图分析掌握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通过插图上的景观变化来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是通过读图分析,掌握读图析图的能力,也就掌握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的插图主要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 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 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 三、德育目标 1.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再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统筹考虑。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懂的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2、了解地域差异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能用地图解是陆地上不同的自然带。 3、会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4、了解人类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目标 】 一、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结构; 2.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3.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二、过程和方法 1.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运用图表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3、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4、树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念,了解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2:山岳的形成教案
第四章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明确课标要求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褶皱的基本形态; 2。了解褶皱山的形成和褶皱山的基本形态特征; 3。能够在不同的示意图中识别和判读背斜与向斜; 4。知道和理解断层的概念和断块山的形成,了解断块山的基本形态特征; 5。知道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