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案”相关内容
-
七年级数学(上)第1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2(北师大版)
一、看一看:(情境创设) 教师(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图形,其优美的结构值得我们鉴赏,其奇妙的性质等着我们去探究。请听来自世界图形的对话吧。 设计:(1)卡通A (代表平面图形):“我是平面图形,是大家的老朋友,我家的家庭成员一定比你家多。” (2)卡通B(代表立体图形):“我是立体图形,是大家的新朋友,大家知道的并不一定比你少。” 教师(问):卡通A、B身体各部分是什么图形? 通过卡通A、B 的对话,组织学生讨论,派代表指着屏幕上图形说明自己的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7.3位似(1)教案
1.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了解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 2.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1 过程 -
27.2.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教案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性质; 2。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 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猜想、类比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25.3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疑难分析: 1.当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一般用统计频率的方法来估计概率. 2.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数学依据是大数定律:当试验次数很大时,随机事件A出现的频率,稳定地在某个数值P附近摆动.这个稳定值P,叫做随机事件A的概率,并记为P(A)=P. 3.利用频率估计出的概率是近似值。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7.2.2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 27。2。2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第一课时) 能运用三角形相似知识解决求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等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相似三角形模型,再应用相似三角形知识求解。 使学生了解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2列举法求概率教案
课题: 25。2 列举法求概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用列表法、画树形图法计算概率,并通过比较概率大小作出合理的决策。 过程与方法目标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1.2概率的意义教案
课题: 25。1。2 概率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时的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 〈二〉教学思考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二课时)教案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二课时) 掌握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经历猜想结论、画图及推理验证,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用类比的方法展开思维,获得数学猜想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1随机事件教案
第二十五章 概率 课题: 25。1 随机事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教案
1. 了解相似三角形及相似比的概念; 2. 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 3. 掌握相似三角形两种判定方法:平行线法,三边法。 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从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