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相关内容
-
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导学案 慈母情深 (人教部编版)
18、慈母情深 导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自主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亲情无价。 3、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5课 动物二章 《鹭鸶》 (冀教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会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鹭鸶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鹭鸶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体会作者语言准确生动。 5、了解作者开头和结,体会其表达效果。 -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5课 动物二章《鹭鸶》冀教版
教学重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5课《动物二章》冀教版
教材分析: 鹭鸶是作者郭沫若先生用诗一般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鹭鸶的美丽色彩和优雅姿态,表达了对鹭鸶的喜爱。文章短小精悍,首尾呼应,意境悠远,是引领学生感悟美、欣赏美、享受美的一篇佳作。 -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5课 动物二章《鸬鹚》(赏词析句) 冀教版
教学要求: 1、按照课文描绘的气氛,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描写湖面平静、不平静的句子和鸬鹚列队、捉鱼、接食的句子。 2、能划出描写鸬鹚动作、神态,渔人动作、神态,湖面情况的词句,理解、体会湖面情况与鸬鹚捕鱼的联系。 3、能读、写、默本课12个生字。 4、培养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的能力。由此体会江南水乡人们无忧无虑、悠悠自得的美好生活情趣。 5、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描写方法。 -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5课 动物二章《鸬鹚》(精读感悟) 冀教版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用词准确生动的表达方法。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鸬鹚教学设计(冀教版)
《鸬鹚》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郑振铎先生。纵览这篇写景散文,作者依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为我们逐次展现了三幅洋溢着水乡风韵的优美画面,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渔人闲憩图” 着力营造出一种恬静、悠闲的氛围。随后,作者笔锋陡转,一幅“鸬鹚捕鱼图”展现在我们眼前。最后呈现给我们的,则是最具国画意味的“渔舟唱晚图”。袅袅四起的炊烟,渐渐暗淡的天色,恢复平静的湖面,衬托着荡桨归舟的渔人,把我们再次带入了恬静、平和的意境之中。课文从等待捕鱼到捕鱼结束,写出了捕鱼的整个过程,同时描绘了湖面“静—动—静”的变化。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教学设计(冀教版)
《动物二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美;了解并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美。 -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5课 《动物二章》 冀教版
走进文本: 本篇《动物二章》包括两篇文章《鸬鹚》和《鹭鸶》。 鸬鹚是一种水鸟,俗叫鱼鹰﹑水老鸦。羽毛黑色,有绿色光泽,颔下有小喉囊,嘴长,上嘴尖端有钩,善潜水捕食鱼类。渔人常驯养之以捕鱼。 鸬鹚是鸟类中优秀的潜水明星。 鹭鸶又称白鹭,属鸟纲鹤鹳形目鹭科,是世界上受保护的珍禽之一。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它们天生丽质,浑身洁白,身材修长,繁殖期间头上会生出2根10余厘米长的羽毛,胸背处也会生出丝状的长羽毛,随风起舞时,非常好看。鹭鸶分布较广,欧洲南部、非洲、亚洲中部和南部、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它们的 -
五年级语文上册精美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 第5课《动物二章》冀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美;了解并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充分、专注地诵读全文,使他们能够读正确、读流利。要通过整体感知,使学生领悟行文思路,领悟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之间的关系;要引导学生熟读、美读课文,使学生能借助画面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