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拿来主义》教学反思
高二语文下册《拿来主义》教学反思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文章,说到鲁迅先生师生多少有点叹难。经和同事讨论,试上一节同课异构的“公开课”教学。之前提到公开课就会莫名地恐惧,而这次没觉得很紧张,因为组内的老师都很宽容亲切,都是本着指导新老师的目的在帮助我们在教学上进步。初次登台,漏洞百出。课后认真听取了同组老师们的点评,感悟颇多。课后反思,勉励自我。
一、教学节奏过快。在抛出问题的同时,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要有学生反映,教师就急忙地往下讲,显得课堂引导不充分,导致学生对知识把握不够精细,课堂生成有些囫囵吞枣。即使在学生预习的情况下,教师提出问题也应该先让学生充分地思考酝酿答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课堂引导不够充分。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一般都会紧跟着回答,但离标准答案有距离。这时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问题的答案,这样课堂的生成就会更加有效,而不是教师牵着学生往前走或者过一遍答案。例如课堂中问:用什么主义来概括昏蛋和废物的态度行为?应先让分析文本再引导概括得出“虚无主义”和“投降主义”。
三、课堂语言欠简洁。教师较注重问题小结和环节衔接,但学生已理解的知识教师最好只言片语简洁明了地概括总结,而不需要重新重复多次,教师语言啰嗦会导致学生抓不住课堂语言的重点而走神。
四、学情分析不足。整个课堂多是教师主导,讲得过多,没有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导致学生被接受学习。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分析学生对课文的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已掌握的不用展开讲,凸显教学重点,这样才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教师素养有待加强。备课前充分阅读文本,但教学设计是我充分借鉴了四本教师用书和网上的教学资料而整合出来的,嚼饭喂人式的教学让教师对文本的解析参悟不足,缺乏知识的深度和眼界的宽度。上课受教案限制,课堂缺乏张力,教师的掌控课堂的敏感力有待加强。我在工作的一年里,没读什么书啊,时常感觉捉襟见肘。
作为新老师,当堂者的很难察觉的许多技巧问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