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
1 内容分析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与输入的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前面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后对生物膜的结构进一步的研究,同时也解释了物质可以跨过生物膜的原因。同时还为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功能—结构—功能的关系,将本章的三节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即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同时也符合新课标的倡导探究性学习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本节的教学内容包括: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其中的“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同时渗透生物科学史的教育理念,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学生必须展开想象力,通过制作模型等,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理解和掌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1-2]。
2 教学目标
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作为总的指导思想,根据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出本节
2.1 知识目标:
①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明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理解水平);
②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理解水平);
③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了解水平)。
2.2 能力目标:
①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提高生物学素养(独立操作水平);
②发挥空间想象力,通过制作模型,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独立操作水平)。
2.3情感目标:
①利用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3 重点难点
3.1 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3.2 难点分析:①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