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捞针与有难度的写作——东荡子访谈录
:
苏文健:你说的这个观点非常好。这成为区分有能力的诗人与没有能力的诗人之间的一个重要区隔。其实,滥用比喻与乱发挥想象,其内在诉求都是寻找“客观对应物”,试图通过它来呈现你内心要说的事物的特征。你的诗歌就很少使用这些所谓的工具,因而较自然地获得一种“直取内核”的审美力量。它没有拐弯兜圈子,而是直接把事物的本质朗朗呈现出来,直接让它们裸露在人们的面前。
东荡子:表达好同样一个问题,他不借助更多的工具,说明这个诗人的能力相对强大。你借助工具,虽然说你要达到的效果也达到了,就如做一道算术题,他马上口算就算出来了,你用计算机,结果是一样的,但跟不借助工具那感觉是不一样的。
苏文健:如果一首诗歌用大量的比喻或大量的意象,那么这首诗歌是有问题的,至少在审美效果上会大打折扣。大量借助这些所谓工具的诗人,他的水平与能力就马上显示出来了。
东荡子:是的,这应该能说明一些问题。比喻就是帮助人们去理解事物的嘛,它只是工具性的东西,我们有些东西不好理解,我们打个比方来说明它的特征嘛。为什么诗人在一首诗歌中不去思考解决难题更本质的办法,而要用那么多的比喻修辞呢?用多了,效果并不会很好,反倒显得造作,或装模作样,令人生厌。
苏文健:就是说,诗人的能力体现在他能否用最简单的词语表达那些具有丰富内涵的事物上。诗人这种直取内核的能力很重要。诗人能否直接把黑暗的东西直接拽出来,拉出来,把它照亮,让人一目了然。这就是诗人非常直接的能力。
东荡子:你说得对,确实是如此。很多人的诗歌,开始第一句话就使用比喻,这诗歌一下子就让我警惕起来,继续看下去是希望作者在下面不再面临多少困惑。这首先不是诗歌的好与坏的问题,也有些诗歌可能是写的不错的,但这里表现的是一个认识事物境界的问题,诗歌写得好就更应该讲究它。所以很多东西都是很微妙的。
苏文健:你说的这个观点非常好。这成为区分有能力的诗人与没有能力的诗人之间的一个重要区隔。其实,滥用比喻与乱发挥想象,其内在诉求都是寻找“客观对应物”,试图通过它来呈现你内心要说的事物的特征。你的诗歌就很少使用这些所谓的工具,因而较自然地获得一种“直取内核”的审美力量。它没有拐弯兜圈子,而是直接把事物的本质朗朗呈现出来,直接让它们裸露在人们的面前。
东荡子:表达好同样一个问题,他不借助更多的工具,说明这个诗人的能力相对强大。你借助工具,虽然说你要达到的效果也达到了,就如做一道算术题,他马上口算就算出来了,你用计算机,结果是一样的,但跟不借助工具那感觉是不一样的。
苏文健:如果一首诗歌用大量的比喻或大量的意象,那么这首诗歌是有问题的,至少在审美效果上会大打折扣。大量借助这些所谓工具的诗人,他的水平与能力就马上显示出来了。
东荡子:是的,这应该能说明一些问题。比喻就是帮助人们去理解事物的嘛,它只是工具性的东西,我们有些东西不好理解,我们打个比方来说明它的特征嘛。为什么诗人在一首诗歌中不去思考解决难题更本质的办法,而要用那么多的比喻修辞呢?用多了,效果并不会很好,反倒显得造作,或装模作样,令人生厌。
苏文健:就是说,诗人的能力体现在他能否用最简单的词语表达那些具有丰富内涵的事物上。诗人这种直取内核的能力很重要。诗人能否直接把黑暗的东西直接拽出来,拉出来,把它照亮,让人一目了然。这就是诗人非常直接的能力。
东荡子:你说得对,确实是如此。很多人的诗歌,开始第一句话就使用比喻,这诗歌一下子就让我警惕起来,继续看下去是希望作者在下面不再面临多少困惑。这首先不是诗歌的好与坏的问题,也有些诗歌可能是写的不错的,但这里表现的是一个认识事物境界的问题,诗歌写得好就更应该讲究它。所以很多东西都是很微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