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资料”相关内容
-
三年级数学上册五《总复习》教材解读4(浙教版)
《总复习[4]》教材解读 总复习[4] 第1题,要引导学生观察乘数和加数的特征,想一想哪两个数相加或相乘可以得到整百数。如37×6×5=37×3×10=111×10=ll10。 第2题,介绍路线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材料,也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示意图进行介绍。 -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浙教版
《三位数乘一位数(一)》 本课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计算。要重视引导学生从口算和笔算的联系中掌握乘的顺序和积的对位方法。 -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三位数乘一位数(二)》练一练五 (浙教版)
《练一练五》教材解读 练一练五 第1题,讨论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先进行一些基础训练,熟悉基本的模块,如123×4-48,12×6=72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多样化的计算方法。这些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既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训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教学时,注意不要把这些计算的方法作为对所有学生的要求。 -
三年级数学(上)教案《加法、乘法结合律》浙教版
《加法、乘法结合律》教材解读 看与问 图中创设了小猴子荡秋千的情境。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情境:一只猴子坐在秋千上,另一只猴子正要跳上秋千,还有一只猴子已腾空而起。据此提问:“三只猴子一起上,行吗?”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用到三个数相加的计算。怎样计算三只猴子的总体重呢?“快上来!”到底谁先上来?不同的想可以分别列出不同的算式。如35+25+18或35+18+25,用情境来解释算理,说一说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对于增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是有帮助的。 -
三年级数学(上)教案《加法、乘法的交换律》浙教版
《加法、乘法的交换律》教材解读 把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定律穿插在两位数乘一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之间,一方面,可以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技能;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运算定律后,可以为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作铺垫。 -
三年级数学(上)教案《两位数乘一位数(二)》浙教版
《两位数乘一位数(二)》教材解读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次进位竖式计算,其中十位叠加进位是学习的难点。十位叠加进位是指个位相乘的进位数与十位相乘的积的十位相加。 -
三年级数学(上)教案《两位数乘一位数(二)》练一练一 (浙教版)
《练一练一》 第1题,可以先计算,再比较不进位与一次进位的计算方法。13×3=39(人),13×7=91(人);12×4=48(人),17×4=68(人)。 第2题,引导学生回忆算理,讨论框里的数是哪些数相乘得到的。个位算起与十位算起相比较,要特别注意个位积进位。 -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浙教版
《两位数乘一位数(一)》 本课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要求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多样化的过程。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出两位数乘法应当用口算还是笔算,但实践表明,只要训练得当,是完全可以口算的,当然,不能因此而忽视笔算。作为起始课,要让学生了解各种计算方法,并沟通相互之间的联系。至于熟练地掌握计算技能,可以通过后面的练习课来达成目标。 -
三年级数学(上)教案《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浙教版
《两位数乘一位数(一)》 教学目标: 1、基本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乘法分配律、两位数乘两位数及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做深入铺垫; 2、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感受算法最优化; 3、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
三年级数学(上)教案《两位数乘一位数(二)》练一练二(浙教版)
练一练二 第1题、第2题,是十位叠加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训练。这种类型的题目容易出现错误,要加强训练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