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案”相关内容
-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 第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第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品味主题鲜明,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通读全文,了解王选一生中经历的几次重大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识记王选作出的重大贡献。 2、学习王选抉择的高尚品质及其爱岗敬业的精神。 -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了解“格物致知”的文本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的精神及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 -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
-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 第12课《诗经》二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3.了解诗中运用的赋、比、兴和反复等写作手法。 -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 第11课《核舟记》
第11课《核舟记》 1.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章内容。感受文本语言的简洁、严密和生动。 2.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空间说明顺序。 3.关注文中数量词的特点,体会古代汉语数量词与现代汉语数量词的异同。 4.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欣赏艺术品的巧夺天工之美,感受中国的艺术文化魅力。 -
八年级语文(下)教案 第11课《核舟记》
第11课《核舟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初步认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 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3、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 -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 第10课《小石潭记》
-
八年级语文(下)教案 第10课《小石潭记》
-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册《出师表》 导学案
《出师表》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诸葛亮撰写的《出师表》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陆游有诗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也盛赞:“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这篇表文为何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拳拳报恩意,殷殷老臣心。相信表文中那情挚生动的话语,精辟透彻的道理,不仅警醒一世当朝者,也是所有人的处世通言。 学习目标 -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说话要得体,要讲究艺术,这就是“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何须逆耳”。唐朝得魏征,终赢得贞观之治,但是,我们还要说魏征幸而遇唐太宗,否则,他的直言诤谏早就遭致杀身之祸。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进谏的大臣是不行的;而进谏能否奏效,则一要看君主是否贤明,二要看进谏者是否注意说话的艺术,使“良药”既“爽口”又“利于病”。春秋战国时期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