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教案”相关内容
-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26-1反比例函数26-1-1反比例函数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一、 课前预习 1。 什么是函数? 2。 什么是一次函数? 3。 什么是正比例函数? 4。 乘法表中乘积为12的两个因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26-1反比例函数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重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7.3位似(1)教案
1.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了解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 2.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1 过程 -
27.2.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教案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性质; 2。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 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猜想、类比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25.3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疑难分析: 1.当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一般用统计频率的方法来估计概率. 2.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数学依据是大数定律:当试验次数很大时,随机事件A出现的频率,稳定地在某个数值P附近摆动.这个稳定值P,叫做随机事件A的概率,并记为P(A)=P. 3.利用频率估计出的概率是近似值。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7.2.2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 27。2。2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第一课时) 能运用三角形相似知识解决求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等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相似三角形模型,再应用相似三角形知识求解。 使学生了解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2列举法求概率教案
课题: 25。2 列举法求概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用列表法、画树形图法计算概率,并通过比较概率大小作出合理的决策。 过程与方法目标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1.2概率的意义教案
课题: 25。1。2 概率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时的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 〈二〉教学思考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二课时)教案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二课时) 掌握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经历猜想结论、画图及推理验证,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用类比的方法展开思维,获得数学猜想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1随机事件教案
第二十五章 概率 课题: 25。1 随机事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