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分析:物体形状发生改变以后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分析:物体形状发生改变以后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
2.能够区分弹力与弹性;
3.能够做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
【教学重点】
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教学难点】
了解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 具】
弹簧,橡皮筋,钢尺,海绵,硬币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了解“形变与弹力”“压力、拉力和弹力”
二、展示:
(一)研究弹性物体的共同点
1.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三年级做过的握实验吗?当时你们有什么发现?让我们来重复做一遍这个实验,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2. 学生实验。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 提问:如果用其他的物体做实验(如弹簧、橡皮筋、橡皮、钢尺、海绵、橡皮泥等),会不会有同样的实验结果呢?
5. 学生实验。
6.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7. 小结: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这种使物体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叫做“弹力”。
8. 提问:你们知道你们利用弹性的一些事情吗?
9. 学生讨论、汇报。
(二)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1. 谈话:同学们,如果把钩码挂在弹簧上,会发生什么现象?
2. 学生回答。
3. 提问:如果每次增加一个钩码,弹簧拉伸的长度会有什么变化吗?
4. 学生预测。
5. 学生实验。(把实验结果写活动记录上)
6. 分析汇总实验结果。
7.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8. 提问:如果无限制地将钩码挂下去,还会有刚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