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广告遇到技术
大数据的爆发有目共睹,但如何真正将大数据落实,却是业界仍在探讨的问题。DSP(Demand-side Platform, 需求方平台)则使这项炙手可热的技术在网络营销领域真正踏上了落地之路,针对人群区分广告投放成为平常,而广告则成为受众需要的信息,而不再是一种困惑和骚扰。
从美国到中国,技术日渐在网络广告市场的地位日渐提升,数据的积累带来指向的日益精准,广告对于用户来说不再仅仅作为一个品牌混脸熟的工具,而广告主也在网络技术公司的引导下逐渐入道。
扎根的舶来品
和很多互联网产品一样,RTB(Real-time Bidding, 实时竞价)这种实时竞价模式也来自美国,当2008年DSP最初出现在美国的三年之后,RTB这种广告模式全年营业额已经达到了10.7亿美元。这种形式把技术带入广告之中,通过技术平台和大数据解决广告投放中人工操作过度的问题,程序化实现效率的提高与价值的最大实现。网站不止是大的网站有价值,网站之中也绝非只有首页有价值。媒体在广告实现的过程中退居后位,而在媒体后边真正的消费者用户则走向了广告投放目标的前台。
而2011年中国的RTB才刚刚起步。悠易互通CEO周文彪认为,在当时主要存在搜索广告和展示广告的环境下,展示广告中技术起的作用不大。有数据显示,当时很多门户网站的80%的收入来自于最主要的20个广告位,而大量的资源则被浪费了,在这种形式下实现的广告效率比较低下,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告主的营销需求。从广告主的角度而言,如何把预算有效利用起来,对于媒体而言则是如何把自身位置的全部经济价值挖掘出来,这些,是值得广告人做出一番探索的。
当广告遇到技术
RTB生态圈暨国内DSP分布图谱
周文彪向《互联网周刊》介绍,RTB最重要的是把技术带入了展示广告,通过技术平台和大数据解决了过度手工操作的问题,实现了广告投放的程序化。这也是符合互联网行业最擅长利用的长尾理论。在这样的程序化购买中,一个中小型的网站媒体在大的门户网站对比时,也有了其自身的价值,因为在这种广告形式中,受到关注的并非媒体,而是关注媒体的人群,这让广告的效率也变得更加透明。于是,悠易互通在2012年的3月和沃尔沃合作推出了中国第一支通过实时竞价RTB投放的广告。
MediaV 董事长兼CEO杨炯纬认为,近年行业趋势在于,企业营销需要照顾到之前被忽略的一群人。如何得到数据、找到受众。他表示,DSP的出发点在于按人群购买,也按人群投放,这可以更加获得对细分有要求的广告主的青睐。至于受众广的广告主,从这个角度来看,解决覆盖的问题就不容易得到了。如何利用DSP解决大型广告,特别是品牌影响力的问题,是需要面对并付出努力的。
杨炯纬认为,DSP的出发点应该按人群购买,按人群投放,这一点,使得对细分有要求的广告主,也更青睐DSP。而对于受众比较广泛的广告主,无法解决覆盖的问题,到达的问题。如果还没有大量的投放,在到达和品牌影响力方面会产生问题。他认为,这种现象可以被DSP这种投放技术应用到常规广告购买。于是也就有了MediaV的“聚效广告平台”,通过提供地域,性别,访客,兴趣特征等多-种定向方式供广告主精准地选择目标受众,结合MediaV的优势媒体资源以及目前最先进的DSP,RTB,程序化购买的技术,成为同时兼顾品牌和效果的自助式数字营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