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一个人的遭遇》教学案例
高一语文下册《一个人的遭遇》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一个人的遭遇》是苏教版必修2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中的第一篇课文。在这部以描绘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灾难为主题的作品中,肖洛霍夫借助于一个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了战争给普通人的心灵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创伤,也同时展现了其在灾难面前流露出的人性的坚韧与伟大!
2、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初次接触这样篇幅较长的外国战争小说,且要在一课时内消化吸收有一定难度;另外小说是节选,用的又是口述式,与常见的“口述实录”相似,因此阅读理解上肯定会有障碍,所以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预习。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主人公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学会通过对细节的品读来体会人物的心灵世界与高尚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课前要有充分的预习,学生能对文本有整体感知;课堂上采用文本研习的方法,品读感人细节与精彩语段 ,学会精读文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启迪学生反思战争的危害,感受战争中人性的光辉,珍视生命珍爱和平。
4、教学重点:体会深重的战争创伤以及人在灾难面前所展现的高贵品质。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理解与领悟人物品性的坚韧与伟大。
5、教学难点:深刻的情感体验。对于新时代和平时期的学生来说,这种体验有点遥远而陌生,所以文章结尾处作者的心愿抒发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
6、设计理念及教学策略:
新课程主导一切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理念,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主要体现为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研读探究讨论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本之间的对话交流使教材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教学这篇课文,我不想依照小说的要素来对文章进行条分缕析,而是希望通过文本的研读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感受战争的罪恶与人性的光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战争和战争文学,培养起学生关爱生命、珍惜和平的情感。设计中主要采用了余映潮老师的主问题教学法,为本文课堂教学设计了一个核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