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鸟啼》教案

高一语文下册《鸟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鸟啼”的象征意义,理解其给人的启示。 

[过程和方法] 

1、 通过文本解读,学会分析“鸟啼”的启示; 

2、 通过活动体验,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深化热爱生命的情怀; 

2、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分析“鸟啼”的启示; 

2、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一分钟鸟鸣声。)这悦耳动听的鸟鸣声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洗涤、情感得到净化,还让人浮想联翩,带给人们不同的体验和思考。今天我们来读鸟啼给英国作家劳伦斯带来了什么。

2、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地坛古园,终于在心理上战胜了自己,解决了历代哲学家都难以解决的难题――生与死。(史铁生怎么认为的?有没有自然界的什么事物让我们也作此联想呢?学生大致可以想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并且知道生命要坚强)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篇关于生与死的文章,一位作家在听到冬后的鸟啼后所悟到的一些道理。

作者简介:

课本上的注释,教师补充: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作家。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1909年开始发表诗歌。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带有自传性质,描写矿工家庭的困苦生活,但用母爱和性爱的冲突来解释主人公波尔?莫莱的矛盾心理。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分析与对社会矛盾的揭示纠纠缠在一起,是劳伦斯创伤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在长篇小说《虹》(1915)、《恰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中更加鲜明。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迷途的姑娘》(1920)、《恋爱中的女人》(1921)、《亚伦的藜杖》(1922)、《袋鼠》(1923)、《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高一语文下册《一个人的遭遇》教学案例

下一篇: 高一语文下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