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3、磁铁的两极
教材分析:
《磁铁的两极》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是在认识磁铁能吸什么、磁铁怎样吸引物体之后,指向“磁场”教学的第一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聚焦:通过推测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是否相同,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同时产生本课的研究问题,第二部分是探索:根据推测经历借助回形针用感官感受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观察相同轻重的回形针被磁铁不同部位吸引的距离(先后)以及借助铁粉盒观察铁粉在磁铁上的分布等活动收集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证据,第三部分是研讨:根据观察的现象建构磁极的概念,第四部分是拓展:运用方法认识其他磁铁的磁极。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探究过磁铁能吸引回形针、硬币等铁质物体,为本课借助小钢珠、回形针、铁粉等比较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奠定了基础。二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是模糊的,关于如何借助回形针、铁粉等比较磁力大小的实验操作方法需要进行明确地指导,学生借助示意图表述实验现象以及如何借助现象转换成概念的证据意识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知道磁铁有两极,知道磁铁两极的磁力最强。
2、能通过感官体验、比较磁铁不同部位吸引回形针的远近和先后、观察铁粉在磁铁上的分布等活动,比较和描述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
3、通过观察和比较磁力大小,保持进一步探索磁铁性质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感官体验、比较磁铁不同部位吸引回形针的效果、观察铁粉在磁铁上的分布等活动,明白磁铁有两极,并且磁铁两极的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懂得磁铁有两极,并且磁铁两极的磁力最强。
教学准备:条形磁铁、小钢珠若干、蹄形磁铁、回形针若干、铁粉盒、课件、活动记录等等。
预习要求:通过玩磁铁,进一步了解磁铁的特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请学生画一画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
二、调动原有经验,聚焦研究主题
通过展示课前学生画的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示意图,引发认知冲突,明确研究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主题。
1、展示原有认知,产生问题
展示学生关于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示意图。
2、交流原有认知,聚焦问题
教材分析:
《磁铁的两极》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是在认识磁铁能吸什么、磁铁怎样吸引物体之后,指向“磁场”教学的第一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聚焦:通过推测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是否相同,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同时产生本课的研究问题,第二部分是探索:根据推测经历借助回形针用感官感受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观察相同轻重的回形针被磁铁不同部位吸引的距离(先后)以及借助铁粉盒观察铁粉在磁铁上的分布等活动收集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证据,第三部分是研讨:根据观察的现象建构磁极的概念,第四部分是拓展:运用方法认识其他磁铁的磁极。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探究过磁铁能吸引回形针、硬币等铁质物体,为本课借助小钢珠、回形针、铁粉等比较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奠定了基础。二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是模糊的,关于如何借助回形针、铁粉等比较磁力大小的实验操作方法需要进行明确地指导,学生借助示意图表述实验现象以及如何借助现象转换成概念的证据意识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知道磁铁有两极,知道磁铁两极的磁力最强。
2、能通过感官体验、比较磁铁不同部位吸引回形针的远近和先后、观察铁粉在磁铁上的分布等活动,比较和描述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
3、通过观察和比较磁力大小,保持进一步探索磁铁性质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感官体验、比较磁铁不同部位吸引回形针的效果、观察铁粉在磁铁上的分布等活动,明白磁铁有两极,并且磁铁两极的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懂得磁铁有两极,并且磁铁两极的磁力最强。
教学准备:条形磁铁、小钢珠若干、蹄形磁铁、回形针若干、铁粉盒、课件、活动记录等等。
预习要求:通过玩磁铁,进一步了解磁铁的特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请学生画一画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
二、调动原有经验,聚焦研究主题
通过展示课前学生画的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示意图,引发认知冲突,明确研究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主题。
1、展示原有认知,产生问题
展示学生关于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示意图。
2、交流原有认知,聚焦问题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