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在生动有序的情境中,了解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关系。
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相交线、平行、补角、余角、对顶角定义,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观察图片,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和相交。
二、探索新知
1、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着两条直线为相交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议一议:不相交的直线就是平行线吗?
回到生活中,寻找平行线。
2、对顶角
师:用剪子剪东西时,哪对角同时变大或变小?你能说明理由吗?
师:在图中,还有相等的角吗?这几组相等的角在位置上有什么样的关系,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
定义:像∠ 1与∠2, ∠AOC与∠BOD一样,两个角有公共的顶点,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性质:对顶角相等。
练习
3、余角、补角
师:∠3和∠4有怎样的数量关系?∠1和∠3又有什么数量关系呢?
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师:打台球时,选择适当的方向用白线球击打红球,反弹后的红球会直接入袋,此时∠1=∠2。
小组交流:在本图中,有哪些角互为余角?互为补角?
除了∠1=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在生动有序的情境中,了解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关系。
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相交线、平行、补角、余角、对顶角定义,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观察图片,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和相交。
二、探索新知
1、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着两条直线为相交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议一议:不相交的直线就是平行线吗?
回到生活中,寻找平行线。
2、对顶角
师:用剪子剪东西时,哪对角同时变大或变小?你能说明理由吗?
师:在图中,还有相等的角吗?这几组相等的角在位置上有什么样的关系,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
定义:像∠ 1与∠2, ∠AOC与∠BOD一样,两个角有公共的顶点,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性质:对顶角相等。
练习
3、余角、补角
师:∠3和∠4有怎样的数量关系?∠1和∠3又有什么数量关系呢?
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师:打台球时,选择适当的方向用白线球击打红球,反弹后的红球会直接入袋,此时∠1=∠2。
小组交流:在本图中,有哪些角互为余角?互为补角?
除了∠1=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