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中“空间与图形”部分的起始课。对于今后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掌握及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向有重要的导航作用。本节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图形入手,引出了几何图形的概念,并在复习学生前两个学段学习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引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结合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让学生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还有一定局限性,但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却正是本节课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在小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拓展,已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此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向往新鲜事物,因此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多方面挖掘教材、搜寻素材,将多姿多彩的图形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力图将生活浓缩于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发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知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形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 。(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三视图,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初三学习三视图打基础。
2、过程和方法: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对几何图形形状的感性认识。通过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以及它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几何图形
解决措施: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等措施,从多角度刺激学生各种感官,让学生能充分掌握
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能画出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解决措施:借助教具、学具、图片等,让学生通过多次观察、操作、交流,解决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