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件:《拥有好心情》
五年级 下册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品德与社会》的课标中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高年级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基本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儿童热爱生活、愉快而积极地生活。让儿童知道烦恼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积极面对,就会走出烦恼,拥有一份好心情。
背景分析
《拥有好心情》对于清华附小的学生来说,健康、阳光、乐学是学生的基本样态。因此,本节课设计强调直面生活中的烦恼,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排解,正面积极地认识情绪,并且学会能愉快地化解消极情绪,在生活中做一个快乐的人。
教学目标
1.知道烦恼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人都有。
2.分析、思考造成烦恼的主客观因素, 并寻求解决的办法。
3.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拥有好心情》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中的一个主题。教学中,我力求贴近学生实际,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中选取学习材料、引发真情实感,进行真实的情感交流,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正确对待烦恼。
当教完这堂课后,我感觉我的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第一,学会等待。对于孩子有些发言,我们不要急于要品质,更重要的是注重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二,把握教育契机,随时纠正,比如中间有个同学说看到共享单车在家门口,就很开心,我们要引导不满12周岁的儿童禁止骑车上路;第三,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真实有效的品德课堂,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能指导生活,真正让孩子受益。不是我告诉孩子们,遇到烦恼你要怎么去做,而是给他们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究、去建构,去尽情讨论,去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鲜活的体悟与认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