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一年地理必修模块统一测试

高一年地理必修模块统一测试
1.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惟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下列与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2. 下列现象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太阳辐射  ②地面吸收 ③大气逆辐射  ④大气削弱 ⑤地面辐射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④③②
C.①④②⑤③             D.①④②③⑤ 
3. 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通常,水圈的范围为地球上被水和冰雪所占有或覆盖而构成的圈层;生物圈的范围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4. 读图A-01 “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图A-01

5.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东北信风——北赤道暖流——北海道渔场
B.离岸风——秘鲁寒流——秘鲁渔场
C.围湖造陆——湖泊污染——渔业减产
D.盛行西风——北太平洋暖流——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2006年第一号强台风“珍珠”给福建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回答6~7题。
6.图A-03中各天气系统能表示“珍珠”成因的是


7. 造成台风灾害主要由                  
  A.沙尘暴天气  B.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C.地震、海啸  D.狂风、赤潮
8. 图A-04为某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其中位于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深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的是






图A-04

A.①       B.②       C.③        D.④
9.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 热力环流    B. 大气环流    C. 三圈环流    D. 季风环流
10. 下列洋流示意图中(图A-05),表示南半球中低纬的环流是

                              

图A-05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在人类面临的各种资源危机中,淡水危机是其中之一。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据此回答11~12题
1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河流水和湖泊水                 B.地下水和冰川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12.目前世界普遍感到用水紧张的原因是                  
    ①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②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大,江河径流量下降 ③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长过快   ④世界上的水资源总量不足
 ⑤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读图A-06和A-07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13~14题。






图A-06
图A-07


13. 图A-06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14.图A-07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15.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
16.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显著
  A.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作用,使北极圈内出现了不冻港。
  B.秘鲁附近海区由于寒、暖流交汇,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秘鲁渔场。
  C.洋流有利于海洋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D.洋流能把近海的污染物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环境保护。
17. 山区的公路一般修成与等高线近似平行的“之”字形,主要是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A. 气候    B. 河流分布    C. 植被      D.地形
读右图A-08,回答18~19题。
18. 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19.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A-07所示不同的是
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
20.生物的光合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功能  B.平衡功能    C.调节功能   D.生产功能
21.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丘陵上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密布。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
22.下列行为不会引起自然地理环境生态功能失调的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   B.黄土高原上大规模垦荒
C.经常清除林区内的枯枝烂叶  D.长江中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
23.关于聚落与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②山区的聚落大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③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④古代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主要是因为河流两岸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24~25题。
24.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属于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25.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主要是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26.图A-10为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⑴ 在图中圆外短线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⑵ 该图为北半球       (节气)的太阳光照图。
⑶ A与B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    ,白昼时间较长的是     。

图A-10









27.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A-09),回答问题。(10分)












图A-09

                                   。(2分)
⑵ 写出图中甲、乙、丙处的地质构造类型:
甲           ;乙           ;丙           ;
⑶ 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丙地?     地。(1分)
⑷ 在图中②、③ 两处标出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使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循环;并写出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是          ;②是      ;  ③ 是              。(8分)
⑸ 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1分)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8.读资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资料一  在积极地进行2008年奥运会筹备中,北京提出“绿色奥运”的口号,大力开展环境治理,大搞植树造林。
资料二  图A-12中甲是北京(市区与郊区)地面平均气温分布图,乙是北京环流示意图,

图A-12

⑵ 综合分析甲、乙两图,描述北京热岛环流的形成:                                
                                       
                                       
                                        
                                   。(2分)
⑶ 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北京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乙图ABCD中的
   部位,其对北京市环境治理的主要作用是:               。
⑷ 同期,北京市要把某大气污染严重的大型企业从市区迁出。你认为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区应选在乙图ABCD中的   部位,其环境保护的意义主要是         
                                    。(3分)
29. 读资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资料一 图 B-06“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均变化”

图B-06

资料二 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2003年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将要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
⑴ 1860年~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大致呈      趋势。(1分)
⑶ 造成气温变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按照因果关系将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图B-07中方框内。(5分)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层出现热膨胀
C.极地冰雪融化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被破坏和砍伐

图B-07





⑷ 你认为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国家的根本原因是       。
⑸ 海平面上升问题不仅困扰图瓦卢,而且将成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倍受到世界各国重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给海平面上升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对策。(至少说出三点)                                    
                         
                                。(3分)
30.读“北半球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就气压状况而言,A表示     ;就气流状况而言,B表示      。
(2)一般地说,出现晴朗天气的是图  ,出现阴雨天气的是图   。(填字母)
3)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是在   控制下形成的;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______强烈发展形成的。(填字母)


31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图6),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A、B、C、D四地所绘箭头能正确
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
(2)图中①②两处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
分别称为         、
           。
(3)从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
是           。
(4)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
的是           ,原因是     
                


  。          图6
(5)图中A、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原因是               。
(6)图中M、N两条线附近,将可能出现锋面的是        ,且为     (冷或暖)锋,
该锋过境时,一般常出现       天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序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B
A
D
C
B
B
A
D
D
D
C
题序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A
D
C
B
D
A
D
B
A
D

二.综合题(3题,共50分)
26.图A-10为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⑴画图:逆时针(3分)⑵夏至(2分)⑶ A,A,B。(6分)⑷①(2分),慢(2分)
27.27.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A-09),回答问题。(20分)
(1)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2分)  
(2)向斜(2分);断层(2分);背斜(2分) 
(3)丙(2分)  (4)②←(1分);③↑(1分)
(4)①地表径流(径流输送)(2分);②水汽输送(2分);③蒸发(2分)
⑸ C(2分)
28.图A-12中甲是北京(市区与郊区)地面平均气温分布图,乙是北京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5分)
⑴由于北京市区与郊区之间地面冷热不均导致气压高低差异,形成了热力环流。(2分)
⑵在市区,温度较高空气膨胀上升,使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上空因空气聚积,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2分);在郊区,温度较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2分)。因此,地面上空气从郊区(高气压)流向市区(低气压),在上空,空气从市区(高气压)流回郊区(低气压),形成热岛环流。(1分)
⑶ B(郊区),净化空气。(4分)
⑷ A(农村),避免产生对北京市区的大气污染。(4分)

B卷(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题共20分)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A
D
D
C
B
C
C
二.综合题(2题,共30分)
11.共15分
 (1)1010(2分);1040(2分)
(2)画图略。(③处的风向为西北风、④处的风向为东北风)(2分)
(3)M(1分);N(1分)
(4)气温骤降、气压升高、出现大雪天气。(2分)
(5)从左到右依次为:沈阳、武汉、太原、广州、海口(每个1分,共5分)
12.共15分
(1)上升 (2分)  (2)1998(2分)  (3)每空2分,共6分。




⑷ 地球变暖(2分)
⑸至少说出三点(3分)
①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A控制人口增长;B改变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高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使用;C提高生产和生活的能源利用率;D开发清洁能源)
②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量(A植树造林B固碳技术)
③建设海岸防护堤坝

附:必修1考试说明



单元
内容标准(考试时间10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
考点分布
分值
标准
主要活动
A卷
B卷
第一章
1.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运用学具,或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
教材活动思考提示P7。P9。P15。P18
20


















50

第二章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做一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
教材活动思考提示P31。P33。P35。P38。P39。P41。P45。P47。P50。P53
25

第三章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⑵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收集某条河流的资料。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流的治理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
教材活动思考提示P64
20

第四章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⑶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以地质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绘制示意图,或利用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材活动思考提示P75。P77。P80。P88
25

第五章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演变中作用。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 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通过角色扮演形式,说明某自然要素变化时,会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
教材活动思考提示P101
10

合        计
100
50
150
厦门市普通高中地理必修1模块考试说明
注:1.全卷由A.B卷两部分构成:A卷中等难度偏易,为基本要求,供学校认定学分;B卷中等难度偏难,为较高要求,据有综合性、探究型;A.B卷试题学生均需完成作答,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2.题型与题量:A卷选择题25题(50分), 综合题3题(50分);B卷选择题10题, 综合题2题。
3.探究型试题教材示例:⑴.P55~56 ⑵.P82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2020高一复习地理练习题2

下一篇: 2020高一地理第一次段考试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