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一地理上学期测试卷

高一地理上学期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卡上。
1.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②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
③地球上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对地面有保温效应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2.下列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B.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C.煤、石油等化工燃料  D.“磁暴”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表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   
   A、耀斑爆发所释放的能量  B.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C、太阳风的强弱       D.高能带电离子的多少
4.当太阳直射在125°E经线上,120°E的地方时是   
    A.12时  B.12时20分  C.11时40分  D.13时
5.地球自转速度是   
 A.角速度处处相等          B.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角速度因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   D.线速度处处相等
6.在昼半球的各地   
①   太阳高度大于0°   ②太阳高度小于0° 
③太阳在地平线之上   ④太阳在地平线以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7.当地球运行至远日点时   
A.北半球夜长昼短   B.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C.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D.南半球是夏季  
8.有关晨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天都垂直于赤道,与经线重合  B.任何时候都自西向东移动 
   C.每天都平分赤道和地球       D.任何时候都与经线斜交
9.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地点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地球公转线速度不同
 B.地球公转角速度不同
 C.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轴的空间指向在一定时期内不变
 D.黄道平面始终与地轴垂直
10.关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是   
①   冬至日全球各纬度昼夜等长 ②夏至日,南极圈内是极昼 
③12月22 13北极圈内是极夜  ④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下图是南极地区俯视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判断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9月23 日 12时  B.9月23 日 11时
   C.3月22 日 16时  D.3月21 日 23时
12.北京某房地产公司要建2座塔楼、2座低楼,准备采用相同的楼间距,并保证每座楼房层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如果均以最南侧的两楼间的最短楼间矩为标准,则合理的方案有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3.地球上厚厚的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其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A.大气降水多少的不同,     B .大气热力性质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异
C.温度、密度和风力大小状况   D.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  
图4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14—16题。
14.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   B.②   C.③   D.④
15.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    B.②   C.④   D.⑤
16.目前,我国北方有部分城市在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此举的意义在于   
①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    ②避免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
  ③避免城市的污染物带到郊区  ④避免城市出现“热岛效应”
A.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由上海飞往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的班机,在8000m的高空突遇雷暴天气,下列几种应急措施中,最可行的是    
A.迅速着陆                B.保持原高度飞行
C.迅速抬升至本航线的上限高度llkm    D.降低飞行高度  
18.北半球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断裂成块状,是因为该气压带   
A.被陆地高压切断     B.被海洋上的低压切断
C.被陆地低压切断     D. 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

19.右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问代表字母依次是   
  A.abcd      B.abdc
  C.badc     D.cbad


20.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常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是   
①受低压的影响 ②受高压的影响.③受气旋的影响 ④受反气旋的影响。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右图是中纬度某地剖面示意图,此时正经受某天气系统的影响。分析回答21-24题。








21.最能反映P地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是: 


22.观测发现,该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夜晚气温较高,主要原因是:  
A. 有降水,大气中水的相态变化会放出热量
B. 云量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多
C. 云量增多,大气的逆辐射强
D. 云量增多,地面长波辐射增强
23.图中天气系统一般出现在下列哪一气压状况图中(单位:hp):   







24.若此天气系统快速由甲地向P地移动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有  
  ①暴雨②沙尘暴③寒潮④梅雨⑤对流雨⑥大雪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⑥ C.②④⑤ D. ①③④
25.有关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B.季风环流只在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南亚季风的唯一成因
  D.我国不受冬、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青藏高原西北部和南部地区  
26.与北美洲相比,下列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失的是   
 A、极地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7. 读下图,阴影表示黑夜,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此时 

A.M地的白天比N地长   
B.M地的白天比N地短
C.当N地为5 日下午7时,M地为6日上午5时
D.M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N地
28.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①  白西向东          ②自东向西
③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 ④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
  A.①③   B.②④  C. ①④  D.②③
29.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暖流的影响大③受寒流影响大④纬度低,热量充足 ⑤陆地面积宽广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30.在下列四幅图中,画法正确的三圈环流模式是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31.读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下列各问(6分):
(1)此时太阳直射的地理坐标      。
(2)此时地球上除日界线(180°经线)两侧日期不同外,还有一条经线的东西两侧日期也不相同,这条经线是      。
(3)此图所示当天地球赤道上日出的地方时是         时;北极圈上日落的地方时是      时。  
(4)此图所示的白天与黑夜的交界线是       (晨线、昏线);若自南极沿20°W经线作水平运动物体,落于赤道处时,它位于       半球。


(1)北半球昼>夜的时段是从_____到_____。
(2)北半球夜长逐月增加的时段从____到____。
(3)北半球夜>昼,昼长又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____到____。
(4)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少的时段是从____到____ 。
(5)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长的时段从____到____。
33.读某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南半球),回答:(10分)
(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出中心的位置。
 (2)在图中画出高压脊线(用===)低压槽(用―――)的位置。
 (3)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风,乙地的风向是       风。
⑷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       ,原因是                        。
34.读下图“亚洲1月、7月的季风图”,分析完成下列要求:(4分)









(1)根据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在图中用箭头标出①处的风向。
(2)图中②处的风向为         风
(3)据图分析,亚洲季风成因有             、        。
3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5种气候,属于热带的有_____,亚热带有_____,温带有______。 
(2)图中气候图位于南半球的有______,判断依据是__         ____。 
(3)图中气候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其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特点是_      _。
(4)图中气候类型南半球没有的是_______,南半球分布面积最广的是_   __。 
(5)图中气候类型因为气压带和风带南北季节移动形成的有__ __。










答案: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B
B
B
B
B
C
D
C
D
D
D
A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C
B
A
C
C
B
B
A
D
A
C
B
D
31.⑴ (东经30°,0)  ⑵ 150°W  ⑶ 6 , 18点  ⑷ 晨线,,西半球
32 ⑴ A C  ⑵ B D ⑶ D A  ⑷ C D ⑸ D B
33.(9分)(1)(2)见右图
(3)西北(偏北)偏南
(4)大 甲处等压线密集,
气压梯度力大,故风力大(5)阴雨
34、
(1)   应为西南风
(2)   西北
(3)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5. (1)C A  B和D ;(2)E 7(或8)月为最冷月 1月为最热月;
(3)C  降水集中在6—9月份;(4)B和C E;(5)A和C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2020高一地理上学期期终考试

下一篇: 2020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终考试2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