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选修六)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人教版)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通过案例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4.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时空尺度差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难点: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大气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虽然大气也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但若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超过大气环境容量(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是多方面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