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目录:
1.草原 2.丁香结 3.古诗词三首 4.花之歌 习作一 变形记 语文园地一
5.七律 · 长征 6.狼牙山五壮士 7.开国大典 8.灯光 口语交际 演讲,习作二 多彩的活动,语文园地二, 9.竹节人 10. 宇宙生命之谜 11. 故宫博物院,习作三 XX让生活更美好,语文园地三,.......................24. 少年闰土25.好的故事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习作八 有你,真好 语文园地八
1.草原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清课文行文思路,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4.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感受草原之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播放关于草原的歌曲)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们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受
呢?谁能谈一谈草原在你心中的印象?(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自由交流)
当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去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二、自主学习,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弄懂词义。(教师重点指导“勾勒、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的意思。)
2.再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1)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小结:作者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作者感受到了一种境界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主人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来收束全文。
(板书:初到草原——远迎客人——热情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
(2)作者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印象,可与读此文之前对草原的印象进行对比并探讨。)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老舍初到草原时的感受是独特的,指名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草原之美的?画出优美的词句,印象深刻的地方可以作上批注。
2.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课件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②“茫茫”是什么意思?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写出了草原什么样的特点呢?(广阔)
(2)课件出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①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②“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而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说说“渲染”和“勾勒”分别是什么意思吗?(渲染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勾勒是用线条画出轮廓。)
③轻声读读这句话,想象“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课件出示:这种境界……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①是什么“使人惊叹”?又是什么“叫人舒服”?你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②“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课件出示:在这境界里……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②你认为草原还有哪些乐趣?
这句话里的“绿毯”指的是,“白色的大花”指的是。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的情景。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