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性疾病的舌象表现
“心主血脉”,开窍于舌,舌为心之外候。舌的脉络丰富,人体气血运行状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心主神明,舌体运动受心神的支配,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与心神密切相关。故舌象可以反映心血、心神的病变。
冠心病证属气虚、阳虚的患者,多见淡白舌和胖嫩舌,这与其左心功能减退、泵血功能下降的病理改变相一致;而血瘀证患者多见青紫舌,这又与其血液循环障碍的病理改变是一致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舌下静脉改变特点为静脉扩张、扭曲、瘀点。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不同病期而有其特征性的舌象改变。早期瘀热腑实突出,多见舌质红,苔黄;中期以痰瘀壅阻为主,多见红紫舌,腻苔;后期则为气阴两虚,兼夹血瘀,故舌质多呈暗红,舌苔薄白或无苔。
房颤有阵发型和持久型两型。阵发型房颤左室射血功能减低,心排血量减少,故多见淡白舌;持久型房颤既有心排血量减少,又有血循环障碍,故多见舌体胖大、质偏紫或暗红,与阳虚血瘀的病机相符。房颤患者多为薄白苔,若伴有心衰,则多见腻苔,提示存在阳虚水泛或痰湿内停的病理;若舌苔增腻、增厚,往往提示并发他证,病情加重。
肺心病的新久及病情程度也可从舌象变化上反映出来。舌质淡,苔薄白滑润者提示病情较轻,系脾虚不运、水湿上溢,痰浊上犯所致;若舌质淡白偏暗,舌苔由白转黄,颗粒紧密胶结,提示病情较重,系痰湿久蕴化热、湿热痰涎胶结之征;若舌质淡红而胖大,舌面出现小裂纹,舌苔洁白而碎腐、少津光亮,为脾阳衰败、寒湿凝闭、痰浊阻肺之候,多见于肺心病的危重症;若舌中间出现两条黄苔,干湿适中,常提示合并感染;若舌质淡红,边有成片青紫瘀斑,呈光剥样,或舌下静脉青黑怒张,舌质暗红者,提示血液瘀滞,循环不畅。
脑血管疾病血液在高凝状态下流速缓慢、组织缺氧,广泛的脑动脉硬化和反复发作的微血栓栓塞病变可在舌象上得以反映。即使是中风先兆症患者也多有舌质的异常变化,若见青紫舌和瘀斑舌,提示这一阶段患者体内已存在“血瘀”的渐进过程;若并见厚腻苔(白厚腻、黄厚腻),则更提示了“痰瘀”的病理变化。
中风急性期患者在病灶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肿,它是产生神经症状的主要因素,故临床常规使用脱水剂治疗。脱水剂一方面能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症状;另一方面又可伤津耗气,导致津伤,令痰热更甚,瘀血加重。因此常出现舌苔干燥,甚至剥落,出现裂纹。提示临床使用脱水剂时,要注意护津保液,并根据舌苔燥润变化,调整脱水剂的用量。
3 、肝脏疾病的舌象表现
慢性乙肝“大三阳”因有一定传染性,而且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研究发现,乙肝“大三阳”患者免疫功能的异常改变有其特定的舌象表现。
植物血凝素(PHA) 是一种非特异性的促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因子,用作皮试时刺激局部的淋巴细胞,使之转化为淋巴母细胞,从而产生淋巴因子,吸引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聚集,引起局部浸润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功能亢进,PHA强阳性者以红舌、暗紫舌、黄腻苔或薄黄苔为多见;免疫功能减退,PHA弱阳性者以淡白舌、白腻苔为常见;若见胖大舌,提示免疫功能严重减退,为病重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