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相关内容
-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礼记》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①,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其贡献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 -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毎小题 3分) 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雾霾天气已经逐渐被列为灾害性天气。 ②水平能见度小于 10.0 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这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空气中的有机碳氢 -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毎小题 3分) 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雾霾天气已经逐渐被列为灾害性天气。 ②水平能见度小于 10.0 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这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空气中的有机碳氢 -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 篆书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书法艺术也在继承了秦代小篆写法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 -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 篆书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书法艺术也在继承了秦代小篆写法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 秦王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采用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在文字政策上“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以秦系文字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秦代篆书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就是李斯所写的泰山、峄山、琅琊台、会稽、之罘等刻石。李斯是法家人物的代表,法家之于审美采取的是“好质而恶饰”的 -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及名阅读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________如水中之影。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________的状态。他们仿佛从________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A.闪烁 如梦似幻 苍茫 B.闪射 如痴如醉 迷茫 C.闪烁 如痴如醉 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