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相关内容
-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激湍(tuān) 愀然(qiǎo) 山川相缪(liáo) 流觞曲水(shāng) B.庐冢(zhǒng) 肄业(yì) 游目骋怀(chěng) 义愤填膺(yīng) C.喋血(dié) 皮辊(gǔn) 浪遏飞舟(è) 长歌当哭(dàng) D.敛裾(niǎn) 颤动(zhàn) 未雨绸缪(móu) 青青子衿(jī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碎片化阅读”是一种“反阅读” 所谓碎片化阅读,一般指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摄入碎片化的信息,这种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对于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存在很大争议。反对者或者说担忧者认为,碎片化阅读的坏处包括无法形成完整有逻辑的知识体系、弱化思考能力、摒弃深度阅读、容易遗忘、易受情绪牵制、丧失阅读的文化意义等;而赞赏者或者说支持者认为碎片化阅读的好处 -
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碎片化阅读”是一种“反阅读” 所谓碎片化阅读,一般指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摄入碎片化的信息,这种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对于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存在很大争议。反对者或者说担忧者认为,碎片化阅读的坏处包括无法形成完整有逻辑的知识体系、弱化思考能力、摒弃深度阅读、容易遗忘、易受情绪牵制、丧失阅读的文化意义等;而赞赏者或者说支持者认为碎片化阅读的好处 -
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多人便认为是“茶”。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不过两汉以前,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存在,而是一种“菜肴”。晋代郭璞为《尔雅》作的注中曾说道茶“叶可煮作羹饮”。作羹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姜桂葱椒等调料,还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芡。现在,在某些地区还有其遗孑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陕西的“三炮台”、洛阳的“罐罐茶”等等,这些都是 -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人教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多人便认为是“茶”。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不过两汉以前,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存在,而是一种“菜肴”。晋代郭璞为《尔雅》作的注中曾说道茶“叶可煮作羹饮”。作羹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姜桂葱椒等调料,还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芡。现在,在某些地区还有其遗孑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陕西的“三炮台”、洛阳的“罐罐茶”等等,这些都是 -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