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相关内容
-
高考文综历史模拟题14
高考文综历史模拟题(十四) 一部灿烂的人类文明史是世界各国人民互相学习、彼此交流、共同创造的。据此回答第12~15题。 12.“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水,水盐苦不可食。……海中善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后汉书》中的这段文字记载的“大海”是指 A.里海 B.黑海 C.地中海 D.波斯湾 13.下列传入我国的植物或农作物中,原产地在美洲的是 A.葡萄 B.古城稻 C.玉米 D.苜蓿 -
高考文综历史模拟题13
高考文综历史模拟题(十三) 中国是一个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是关系国家安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据此回答12—15题。 12.汉朝时,中央政府对西部边疆加强管辖的主要措施是 ( ) A.设安西都护府 B.设伊犁将军 C.设行省 D.设西域都护 13.“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时吐蕃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造,清代重修。‘布达拉’梵语意思为佛教圣地。”对上文蕴含信息归纳完整的是 ( ) 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 ②唐蕃和亲 -
高考文综历史模拟题12
-
高考历史第7次综合测验试题
高考历史第七次综合测验试题 必修2(中国古代经济)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古代朝廷修建大型土木工程主要是通过: A.动用军队 B.征调百姓 C.招募手工业者 D.有专业的匠户从事工程 2.历史上的“泰半之赋”指的是: A.统治者对农民征收的除正常赋税之外的一种赋的名称 -
高考历史第10次综合测验试题
-
高考历史秦汉时期的文化测试
第八节 秦汉时期的文化 本节学习重点: 1、秦汉文化的历史地位和特点:2、科技成就;3、董仲舒和王充的思想特点;4、佛教传入的时间和道教兴起的时间、主要经典;5、《史记》和《汉书》;6、汉代文学的主要代表;7、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秦汉文化的历史地位和特点 1、历史地位:① -
高考历史水平测试模拟卷
-
高考历史基本能力测试题
“基本能力测试”(即“1”)是我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而在普通高考中首次增设的考试科目。 在高考中进行基本能力测试,在全国也是第一次。参加会议的专家普遍认为,“基本能力”试卷充分体现了考试说明所提出的测试目标和考查要求,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在试题的整体设计上,科学地、成功地综合了对不同学科基本知识与能力的考核,突出了基础性和整合性;第二,在试题的设计思路与题目内容上,鲜明体现了基本能力测试与学科课程标准及山东省新课程实施进程相协调、相促进的导向性;第三,在考题设计与不同考点的有机组 -
高考历史土地与农民测试题
高考重点专题:世界历史视角下的土地与农民问题 一.选择题: 1.17世纪到18世纪,导致英国农业人口比重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大规模兴建 B.殖民扩张导致大规模移民 C.资本主义农场、牧场大规模兴起D.城市的大量兴起和发展 -
高考历史唐朝的开国和盛世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