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语文《再别康桥》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难点 分析诗歌的意象,找出诗人的感情线索。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标签: 再别康桥

上一篇: 高一年级《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人教版)

下一篇: 高一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人教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