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费如何用到刀“刃”上?

:

  某企业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数码相机品牌企业,在以前的宣传中,每年都有五十多万的广告预算,分别在《计算机世界》、《中国计算机报》等专业媒体做一些广告,同时借此通过报社广告部发一些软文,平均每月能发两篇就很不错了,并且只要把基本素材给广告部就可以了,最终由报社自己组稿。到去年的时候,企业的管理高层却发现,企业品牌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几十万广告费几乎像打水漂一样,不见声响。因此,在新财年决策会上董事会一致决定,削减广告费,把费用的天平倾斜软文推广,提升软文发布数量,平均每月要发布二十篇左右。

  我提供咨询服务的江苏银河电子股份公司,曾经是电脑机箱行业的老大,占领了全国DIY市场60%以上的市场份额,随着DIY市场利润的急速下滑,企业被迫全面转产数字机顶盒,这个行业的特点是竞争不充分,数字机顶盒产品的采购权全部掌控在各地的广电部门手里,几乎全靠关系营销;但是银河电子是家很有前瞻性的企业,率先开始品牌运营,希望靠品牌驱动市场,实现规模化、可持续发展。该企业原来的广告投放主要在广电行业内《数字电视》、《世界宽带网络》等有限的几个行业媒体的硬广告上,后我们为其设计了全流程优化传播方案和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将大部分无用的硬广告拿掉,聚焦在一家主要行业媒体上连续发布封面广告,内页以软文形式出现;同时,率先走出行业媒体的局限,聚焦在几个重点开拓区域市场上,在广电行业关系人必看的几个大众媒体上脉冲式发布软文,精准、实效。

  用广告费换“网络”

  现在很多企业的兴奋点已经沉到终端,全国各地大肆建连锁店,很多企业在战略思路还不清晰的时候,就开始玩了,为什么?目的很清晰,能圈到地,就能圈到钱。学模学样,搞出一套所谓的终端形象系统,实际上,很多企业的连锁店所谓的形象统一根本就是自欺欺人,什么人都可以开,对客户没有选择,等于无标准运作。很多企业的终端变成了促销火拼的战场,品牌感知价值日渐势微。很多强势品牌企业在做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酒店的牌匾上冠上了青岛啤酒;很多火锅店的灯箱招牌标上了王老吉;很多零售店、餐饮店、书刊店都用上了可口可乐提供的遮阳伞、招牌等免费物料,当然上面是少不了可口可乐商标和广告语的。

  我们在商场常见到很多知名品牌,却很少见它们打广告,譬如女装业的艾格、ONLY、天恩等知名女装品牌,它们主要还是靠终端网络来打造品牌的,其专卖店聚集在人流量大的街区,专柜和店中店开在人潮汹涌的商场里,其把广告费拿来换成了终端,用终端网络来树立品牌地位和形象。

  金六福在北京为什么做赊销?因为其发现,终端铺货率高就是最好的品牌形象广告。为什么不能将省下的广告费拿来做好终端呢?如果提高铺货率更能提升品牌和销量,何乐而不为呢?如何执行才能到位呢?用铺货率的考核来代替工资,为了有效发挥终端的品牌传播功能,组织了大规模的问答抽奖活动,只要消费者答对一个有关金六福品牌的问题,就可能获得一瓶酒等方面的奖励,这样,许多消费者为了得到奖品,就会认真听,也就容易形成对金六福的深刻印记。

  广告要找准“平衡点”!

  中国的许多企业堪称广告冠军,销量不见涨升多少,广告公司会劝你广告打得还不够多,你看人家可口可乐、麦当劳的大手笔广告,可是这是不适合中国本土企业的,因为这些巨头已经经过多年的资本积累,有这个实力和耐力,其战略目的是为了维持公司形象,而不是为了提升销量,因为他们即使一年不打广告,其销量受到的影响也极小;对于中国实力还很弱小的公司来说,无异于孤注一掷,火中取栗,一旦失利,往往无路可逃。中国企业打广告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提升销量,象贵州茅台这样借广告单纯为了维护公司形象的强势企业还少之又少,95%的企业打广告的目的还是为了提升销量。

  无疑,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还被囚禁于广告营销的牢笼中,在黑夜中潜行,不知道广告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不知道广告还要不要继续打?广告爆炸时代,广告主浪费的广告费往往在七成以上,很可悲的是有的广告的收益竟然是负数,这样的无效广告满大街都是,可是广告仍然天天打,销量依然日日下滑,许多企业到死也没有弄明白,事故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国内很多企业的营销推广费用长期居高不下,营销部变成了最大的成本中心,有很多大手笔的广告费用支出,非但没有带来巨额收益,反而象打水漂一样,没有起什么浪花,就不见踪影了。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关键是众多企业对整个营销传播推广,缺乏系统规划,更缺乏有效监控,没有把握好平衡点,在无需再加大传播的时候,仍然在过量投入,甚至造成了不升反降的局面。


上一篇: 广告策划的常规思路

下一篇: 小店应该如何做广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