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软文文案:一块砖的理想
引题:有怎样的居住就有怎样的人生——建业森林半岛特稿系列之三
标题:一块砖的理想
城市,建筑
迄今为止,我仍然不能原谅那些没有品位的建筑。
从70年代的水磨石、80年代的马赛克到90年代的瓷砖,那些曾风靡一时的时尚建筑,短短的一、二十年便被当作***给扔掉。
我经过一些河南的城市,看到那些直通通、硬邦邦的工厂式楼盘。看到那排列整齐的阳台挂着五颜六色的裤衩和睡衣的时候,突然就有种想哭的冲动。这是一个时代的败笔,一个城市的伤疤,几代人的悲哀和无奈。外界给予河南的评价是:没有个性和特点的城市。最大的罪过,其实是河南没有属于自己的建筑。太多的重复和毫无原则的模仿,让河南失败。
提起广州,就能想到碧桂园;提起成都,就能想到芙蓉古城;提起上海,就能想起金贸大厦和艺墅人生;提起北京,肯定有朱雀门和晶城·秀府……建筑决定城市光荣,城市的高度往往和建筑的艺术成正比。提起河南,我们能想到什么?
有段时间,我在江苏出差。乘公交车经过那个地方最平凡、最朴质、至今我都没能知道名字的一个乡下小镇的时候,我震惊的几乎说不出话来。一条碧蓝的小河,河边交错着2层或3层的小楼房,那红色的斜坡屋*,那雕刻着龙凤的屋脊,那圆形的阳台、那阳光下不算刺眼的蓝色玻璃以及房屋精致小巧的外形,一点一滴,述说着这片水土的温婉性格,犹如一个妩媚动人的江南女子,笑意嫣然地亭亭玉立。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决定建筑形式的,是建造者目的不同。——那些房屋,其实是村民自己建造的,没有设计师,没有建筑师,没有园林规划师。
在此,对开发商斗胆说一句:对待房子就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让它有生命地慢慢张大。
砖块,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