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41份)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观点。

2.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欣赏山水画,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三.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全文进行概括。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四.细读感悟

探究:1.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本文观点简要分析。

山水画不仅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着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情感,景与情是相融合的。而摄影往往是从实用性和视觉美感出发的,这也就意味着山水画不会被摄影作品所取代。

探究: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诗歌在描绘景色的时候,往往将情感含蓄的寄托其中,使人能够根据具体的情景感受到无限的情感与意蕴。作者大篇幅的分析诗歌的意境,是因为二者是相通的,是想更直接的让人体会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从而更好的领会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探究: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简要说明。

作者以白石老人画虾为例来论证他的观点。 

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坚韧,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2019年春部编人教版九下语文导学练案全集

下一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脸(节选)》教学设计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