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化学《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教学反思

苏教版高一化学《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教学反思


由于本单元的内容似乎把上学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性质进行系统归纳,找出相互之间的联系,所以理论性较强,而且内容不宜拓宽太深。如何使学习不至于感到很枯燥,笔者认为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的内容组织教材,具体措施如下:


1.在充分复习初中学习过的原子构成、《化学1》关于核素、质量数的基础上过渡引入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这样既为新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又使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新的知识。


2.原子结构示意图既是主题1的重要内容,也是主题2的引入知识,所以可以将书写1至18号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从中找出规律作为主题2的引入,然后让学生画出几个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与核电荷数的关系曲线,体会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做好关于钠、镁、铝金属性递变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所提供的关于14至17号元素有关性质的图表,得出元素性质递变的规律。至于关于“元素性质是指什么”的教学,可以从复习“什么是元素”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元素与单质、化合物的关系,进而给出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的几个标准。


3.关于主题3(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的教学,重点在于用好一个“交流与讨论”、一个“活动与探究”和一个“问题解决”,三个活动项目将本主题的主要内容全部涵盖了,在使用每一个活动项目后,教师要适时地小结活动中得出的结论,使学生能提升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教学反思

下一篇: 人教版高一化学下册化学反应知识点分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