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教学设计与反思
17.3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发电机是生产、生活中提供电能的装置。
2.了解导体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知道发电机的功能及组成部分,能使模型发电机发电。
4.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
5.从法拉第的发现到发电机制造的事实中,感受发现与创造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器材准备
手摇发电机模型,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矩形线圈,直导线,连接导线,开关,铁支架1台,螺丝管,条形磁铁各1块,小灯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重做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
1.此实验叫什么实验?奥斯特实验。
2.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那么逆向思维将会怎么样?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话,然后说一说自己想了解什么问题。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磁能否生电。我们先设计实验,从实验需要器材、实验条件、实验操作入手。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认识发电机
活动1:让我们自己来发电。
课本图17-15是手摇发电机模型,为了让更多学生有动手机会,体验操作发电机的乐趣,每组选用两台模型发电机,一台作为电动机用,另一台作为发电机用(输出端接小灯泡),两机的转轴之间用塑胶管对接起来,当电动机通电运转时,就能看见小灯泡发光,说明发电机发出电来了。
说明:(1)直流电动机与发电机是可逆的,即对它通电能转动,使它转动则能发电。
(2)电动机与发电机的结构相似,线圈简化也与电动机—样可以用一匝线圈或单根导线代替。
探究点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在上述猜想与线圈简化为导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设计,由学生选取器材,组装实验,每组给出如下器材: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2-3块、矩形线圈(10匝左右)、直导线1-2根、连接导线2根、开关1只、铁支架1台、螺丝管、条形磁铁各1块,学生把实验装置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发电机是生产、生活中提供电能的装置。
2.了解导体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知道发电机的功能及组成部分,能使模型发电机发电。
4.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
5.从法拉第的发现到发电机制造的事实中,感受发现与创造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器材准备
手摇发电机模型,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矩形线圈,直导线,连接导线,开关,铁支架1台,螺丝管,条形磁铁各1块,小灯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重做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
1.此实验叫什么实验?奥斯特实验。
2.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那么逆向思维将会怎么样?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话,然后说一说自己想了解什么问题。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磁能否生电。我们先设计实验,从实验需要器材、实验条件、实验操作入手。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认识发电机
活动1:让我们自己来发电。
课本图17-15是手摇发电机模型,为了让更多学生有动手机会,体验操作发电机的乐趣,每组选用两台模型发电机,一台作为电动机用,另一台作为发电机用(输出端接小灯泡),两机的转轴之间用塑胶管对接起来,当电动机通电运转时,就能看见小灯泡发光,说明发电机发出电来了。
说明:(1)直流电动机与发电机是可逆的,即对它通电能转动,使它转动则能发电。
(2)电动机与发电机的结构相似,线圈简化也与电动机—样可以用一匝线圈或单根导线代替。
探究点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在上述猜想与线圈简化为导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设计,由学生选取器材,组装实验,每组给出如下器材: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2-3块、矩形线圈(10匝左右)、直导线1-2根、连接导线2根、开关1只、铁支架1台、螺丝管、条形磁铁各1块,学生把实验装置好。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