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听课反思

今天晚上通过钉钉听了潘文彬老师的《我和祖父的园子》。这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萧红。我家书柜里有萧红的作品集,但我没有翻看过,今天这堂课让我对萧红的笔风有了了解,本周末我会读一读萧红的作品,做以对照。

先来说说潘老师的这堂课。这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放在文段的品读上,通过品读精彩语段,体会作者情感和文笔特色。大概环节是这样的:

1.谈话导入。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生回答,师总结,并在课题下面板书“人、事、物”三个字。

2.聚焦文中叙述的三件事,体会作者感情。师:“这3件事在祖父的眼里是最普通的农活,在作者萧红眼里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师评价总结,并指名读自己最感兴趣事,要求学生读完说喜欢的原因。

3.交流作者情感。师总结:“这些人、物、事构成了萧红的童年生活,来读一读萧红是怎么描述她的童年的。”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怀。——萧红”。提问学生:“读了这句话,此时,你的脑海里有没有闪现一些词语,写在文章题目旁边。”几分钟后,师提问,生回答,说明闪现这些词语的原因,并一一到讲台上把词语板书在黑板上。师看着板书,做总结。

4.质疑、默读、交流。师要求学生质疑,学生质疑后师不做解答,接着要求学生按照提示默读课文,然后交流问题答案。

5.品读精彩句段。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和答案,带领学生品读课文精彩语段,体会作者的“儿童习语式”语言带给读者的节奏感和画面感。

6.联系写作提建议。师要求学生自主找出类似的语言品读,并建议学生在写作中也运用这种“儿童习语式”语言。

7.推荐阅读萧红作品《呼兰河传》。师通过问题“萧红的童年真如课文所写的这般快乐吗?”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推荐《呼兰河传》。



以上是我总结的课堂流程。这堂课我认为有以下优点: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指导和启发下自主学习,体会作者思想和语言魅力。

2.课外延伸的地方比较多。比如作者对童年的描述,作者作品《呼兰河传》和茅盾对此书的评价。

3.环节连贯,层层深入。

4.课前谈话给学生亲切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圆明园的毁灭》听课反思

下一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