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神吴佳俊:比要求的多做一点

:

  吴佳俊的研究成果很快得到学术界的认可,随后他先后接受了麻省理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普林斯顿的实验室访问邀请。这期间,他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向CVPR 2014提交了三篇论文,包含交互图像分割、大数据动作识别等主题。

  谈及科研,他用了最朴素的两个字——“坚持”来概括:“无论我们想在哪一行取得一些成绩,都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遇到种种困难与挫折,我们想要放弃或退缩,但只有克服这些困难,才能迈上新的高度。”

  同行的人比到达的地方更重要

  “我很幸运自己能在‘姚班’和清华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当你看到这样一群有抱负的青年聚集在一起跃跃欲试的时候,是很难不热血沸腾的。”这是2013年10月,吴佳俊在清华大学特等奖学生答辩时讲到的一句话。

  在吴佳俊眼中,自己所在第一集体“姚班”确实有这样的魔力:从清华到王府井怎么走路程最短?男女生如何选择约会对象成功率最高?在课堂上“悬赏”必胜客出题,90%的同学都能在激励下25分钟内解出。这就是“姚班”首席教授姚期智先生亲自上课时的情景。

  正如姚期智先生所言:“一批优秀同龄人共同营造的竞争氛围,是一个能够发现兴趣、激发潜力的模式环境。”姚先生曾不止一次地表示“清华这些学生完全不比世界其他国家一流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差,毕业生在国外已经获得相当大的名声。只要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让他们由内而发对学术研究工作产生热情,这才是促成创新性学术成果的原动力。”

  四年的大学时光,吴佳俊不仅专注于学业和科研,还将大量的精力放在自己的第二集体——清华大学“思源计划”,投身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

  在这个每年从全校选拔36人的新生队伍里,他们秉承“饮水思源服务社会”的理念,每年暑假走西部,赴基地,做调研。

  回首三年的“思源”生活,吴佳俊在总结中写道:“武威支教中,黄羊川镇土坯房中学生的求学环境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成都的高新企业考察让我看到国内既有广阔天地和蒸蒸日上的事业,又有热情的伙伴,我们绝没有退缩的理由。”

  学习工作之余,宿舍也是吴佳俊和伙伴们“打”成一片的地方:一起说三国杀、侃大山、互相推荐交流好书……


上一篇: 史晓燕的个人简历

下一篇: 一生被四次抛弃的“民国才女”萧红的坎坷人生(附:四大才女)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