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的年代
我想我们正进入另一个黑暗和无知的时代。人类延续了数千年的知识、理性与传统,也许就这样结束了,剩下的只有娱乐和成功。像我这样的人,一心要维护书本和阅读的价值,在这个时代只会显得越来越奇怪,不是错误,只是不合时宜、古怪,但我仍然不断尝试。
——[美]马克·鲍尔莱因
在地铁、公交、电梯、酒店大堂等公共场合,这样的场景已屡见不鲜:一个人捏着手持终端(智能手机、iPhone、iPad或电子阅读器),一边紧盯屏幕,一边运指如飞,资讯、图片、网络小说不断刷新,照亮了他/她的脸庞……
这就是数字化时代的神奇,只要宽带、WiFi、3G、WLAN能覆盖到,我们的精神食粮就遍地生长,无贫乏之虞。谷歌、百度、维基,豆瓣、天涯、猫扑,时光网、丁丁地图、大众点评网……无论你忽然想到什么想要什么,搜索即得,实在不行还有“万能的微博”。
什么,知识赤字?最愚蠢的一代?开玩笑!
知识赤字:都是浅阅读惹的祸?
马克·鲍尔莱因没有开玩笑。这位美国埃默里大学的教授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很多美国年轻人不了解1776年、不认识英国首相、不知道宪法第五修正案……而这些,本应是常识。
“想想,你得做多少事情才能这样啊!”鲍尔莱因开始历数:忘记学校的所有课程,历史、地理、英语、哲学、艺术等;不读报刊、不听广播、不看新闻;不读历史,不读人物传记,不读有关恐怖主义、欧洲、中东的书;不参加社会活动。”你的朋友也必须跟你一样,不让任何与历史、时事有关的消息溜进手机被传播。”
如此“高难度”的事情何以会发生?鲍尔莱因直指互联网,“年轻人正被数码时代的娱乐消遣工具如手机、社交网络和短信淹没。”尽管他们写博客、发微博、用MSN聊天,却只沉浸于幼稚、琐碎的东西,同历史、公民义务、国际事务等现实世界毫无关联。
别以为这离我们很遥远。世界是平的,别人有多蠢我们可能也有多蠢。十年前零点公司对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四座城市的青少年历史知识状况做了调查,合格者不足三成。如果说那时网络尚未普及,那2010年一项关于青少年历史知识的调查试卷就更令人难堪:测试者平均得分27.69,及格率才 1.5%!